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 >

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后 如何加快教育公平政策落地

在决策层发布义务教育“双减”政策后,期京沪等地陆续公布相关配套措施。不过,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同时,也应从根本上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

“双减”是上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简称,名为减负,并不仅仅是一个学生负担问题。因为,大范围过度培训将直接影响教育考试评价结果的真实,还挤压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时间、内容和价值取向,与“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相违背。

所以针对校外培训,各地政策几乎一致。除了都强调“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上市公司不得通过股票市场融资投资学科类培训机构”以及“外资不得控股或参股学科类培训机构”等监管要求,北京还在25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要求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机构,且不得“分红”。此外,教育部24日在官网发布校外教育培训违规行为处理典型案例,涉及省市包括北京、浙江、湖南、福建、江苏等,主要涵盖问题包括“在职教师违规补课”“无证办学”“培训机构违规收费”“发布虚假广告”和“内外勾结、监管失职”等违规行为。

可见,随着各地“双减”配套措施落地,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学科培训的生存空间大为压缩。不过要消解家长们的教育焦虑,这样似乎还不够。

其实,一直以来校外培训也令不少家长头痛,既花钱花精力,又被迫卷入“别人孩子都上,自己孩子可能会输在起跑线上”的内卷状态,最终导致整个社会陷入囚徒困境,当下全面整顿可谓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从校外培训诞生的背景看,承担了公立学校部分教学任务无疑是重要因素。长期以来,公立学校特别是小学存在“三点半”放学现象,初衷是为学生减负,结果却导致校内减负校外增负。更有甚者,部分公立学校教师“默认”并参与校外培训创收。

因此,各地在严打校外培训之际,还应该将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摆在重要位置,让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更多地在校园内完成。如上海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内课后服务将实现三个“全覆盖”:公民办学校全覆盖、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工作日全覆盖。服务时间一般不少于2个小时,结束时间一般不早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初中学校可探索在工作日晚上开设自班。

另一重要方向是全面践行教育公。对此,消灭学区房、填补义务教育洼地是目前最为迫切的。过去两年,各大城市对学区房的追捧有目共睹,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学区房越受捧,基础教育资源便越倾向于“按财富分配”,并最终导致“菜小愈菜”,严重违背教育公原则。同时也会让买不起学区房的家长陷入焦虑,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会想方设法寻求各种相对学区房成本更低的校外培训。

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尽量让每一个孩子的起跑线都一样,包括多校划片、公民同摇、名额到校、优质教师强制流动等方式,都应该被利用起来,目的是消灭所谓的“差校”,弱化“学区”,从而均衡教育资源配置。25日,北京宣布新学期起将推动大面积、大比例干部教师轮岗交流,此举让所谓优质学校的师资将实现一定程度的共享。

换言之,“双减”政策背景下对校外培训的整治顺时应势,但填补校外培训缺口及全面践行教育公的举措也需要尽快落地,目的是让家长们的焦虑情绪从根本上得到缓解。

标签: 义务教育 双减政策 教育公平 政策落地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