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好电影的诞生,过硬的制片能力是基底,而如何进一步提升制片能力,打造出更多优质影片,是当下电影市场突破自我的必答题。8月24日,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正式举办“美国电影协会好莱坞电影大师班”,在多位中外电影大师眼中,我国电影市场并不缺乏故事、素材及资源、技术,但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工业化体系,让各个环节能够有效联动,以实现高质量作品的持续产出。
从全年电影票房跨入百亿时代,到现在突破600亿元,中国电影市场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单部影片票房也已实现近60亿元,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曾制作过电影《百万美元宝贝》《投名状》等影片的制片人安德鲁·摩根表示,中国电影在各方面都已取得巨大的进步,无论是选材,还是特效制作,都已经达到世界水准,所以实际上现在中国的电影制作和好莱坞的电影制作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并已经成为世界级的电影制作中心。
近年来,随着电影《流浪地球》《八佰》等影片的上映,让人们看到我国电影市场潜在的更大可能,在电影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拥有更高影响力的同时,观众对于高质量影片的需求也日益高涨,甚至呈现出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
“支持中国电影产业长久、持续发展和观众的需求,已无法靠少数现象级的高票房作品,此时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与市场规模相匹配、国际一流水准的电影工业化流程、制度和专业人才体系,以此为基础持续不断为观众提供可期待、高质量的优秀作品。”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冯伟如是说。
现阶段,我国从业者也在持续推进电影工业化体系的建设,在培养各个环节专业人才的同时,也注重产业链的协调匹配与完善。冯伟表示,电影工业化不单是某一部门或某一环节的简单升级和改进,而是贯穿整个电影上下游产业链的系统工程,难点在于电影工业是基于一套既分工明确,又相依存的管理体系,一部电影从项目开发到制片、宣发,都需要经过专业规范和专业标准的实现。而电影制片本身既是综合艺术类作品的创作,又是工业化生产的一个过程,因此它的复杂性就更加难以把握,一个剧组动辄好几千人,从灯光、摄影到服化,从前期动态预览到后期制作等,涉及到大量不同的工种,如果没有一套严格的规范、标准和专业人才体系,作为团队核心的导演是很难完成影片制作的。
华纳兄弟中国区总裁赵方认为,目前我国的电影工业化正在探索的阶段,在学习、建立和不断修改的过程当中,在借鉴海外等市场的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要融入更多中国特色。
· 大佬说 ·
美国电影协会亚太区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裁冯伟:
完善产业链以应对日益变化的市场
中国电影票房在2012年就已超过日本,牢牢占据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至今已将近十年时间,同时银幕数一直在以不断刷新纪录的速度扩大。近年来中国电影新力量快速崛起,扛起中国电影票房的大旗,电影《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八佰》等作品的产出,也证明了工业化制作方面的水平不断提高,获得市场和口碑的双丰收。
可以说,中国电影人在工业化方面的尝试和艰苦的付出,终于获得回报。但这样一个巨大的市场,每年靠少数现象级的高票房作品和进口大片,无法支撑产业长久、持续发展和观众的需求。
众所周知,美国电影工业之所以长盛不衰,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好莱坞经过百年风雨,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工业化产业链和人才队伍,能够不断根据日益变化的市场进行调整,持续稳定地向市场输出高质量作品,满足观众的需求。因此,现在大家最关心的就是通过这些年的实践积累,是否进一步系统补齐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尽快建立和完善与市场规模相匹配、国际一流水准的电影工业化流程、制度和专业人才体系,以此为基础持续不断为观众提供可期待、高质量的优秀作品。
华纳兄弟中国区总裁赵方:
各环节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好莱坞的电影工业化,毕竟是有100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很多学习、调整,所以现在来讲是比较完善成熟的阶段。所以,从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发展来讲,可以很好地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但是一定要做很多本地化的东西,还是要作出中国特色电影工业化的流程、制度和标准。
在制作阶段,最主要的是分工明确。比如从两个投资方的角度来说,就是各司其职,谁出钱谁出力,整个制作方面只有一个唯一的主控方,不能谁说话都算,因此若要找合作伙伴,需要更好地选择,尤其是看重对方在参与整个项目的过程中,能否实现全面调动各方的制作系统和体系,包括所有主要艺人和主创,带给各方依赖和信任感。
此外,目前在国内电影行业的教育体制主要是两种人才,一种是科班出身,正规院校毕业的,一种就是师徒关系带起来的。但是如果都只依靠其中一种则很难成功,比如科班出身没有接触市场,没有在实践的第一线,自身还是会存在一定的缺失。
电影《百万美元宝贝》制片人安德鲁·摩根:
要给人才提供培养技能的机会
在过去20-25年,通过在中国的工作经历可以感受到,中国电影无论是剧本的质量,还是技术、制片设计、动作设计、演员的表演等,都有很大的进步,而且已经开始符合国际的标准,现在如果去看在中国制作的一部好的电影,实际上除了语言上的区别,其他各方面,如CGI、计算机生成图像、特效等方面,与好莱坞都是并驾齐驱的。
如果再去分析中国电影业的技术进步,也与好莱坞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可以说已经成为世界级的电影制作中心,引领电影多方面的技术发展,而且在幕后技术人员的质量方面,无论是电工,还是木工、布景师、道具制作师,这些幕后人员的质量实际上也与在美国好莱坞能找到的技术人员、在加拿大能找到的技术人员是一样的。
中国各地都遍布制作中心,并不缺乏基础设施还有相应的人才,最重要的是要给这些人才提供机会,让他们培养自己的技能,让他们更好地管理复杂的项目,培养年轻的电影制作人和导演。在美国,实际有专门的导演协会,会让年轻的导演、制作人通过一系列的学习项目培养技能,中国也需要很多类似的培训项目来培养青年人才。美国的作家协会也有非常多的项目,未来也可以让更多的中国作家、导演参加类似的项目,同时中国自己也可以设立更多类似的项目。
电影《疯狂的石头》《西游降魔篇》制片人艾秋兴:
以西为用、以中为体
如今中国的电影行业、中国电影人已经找到了自己应有的特点,属于中国的特点,并因为是好故事,慢慢的这些作品也会“走出去”。现在有两种成功的合拍片,一种是中国电影人、导演、编剧发起的项目,像电影《疯狂的石头》,能看到比较清楚的概念,需要做什么类型、讲什么故事、国外可以提供什么资源,那个时候很简单;现在看电影《八佰》,是100%国内的投资,导演非常聪明地利用了国外能够提供的特效,还有一些制片方面的东西,但是在使用国外的摄影师、美术师时,应是以西为用、以中为体,比如有一个非常成熟的、丰富的中国故事,但是可以选国外加分的元素,把它们放进去,这是最理想的合拍,是真正的合作。
与此同时,再看电影《巨齿鲨》,那是一个国外的团体项目,是国外的IP,或是看漫威在电影项目上的举措,他们有一个生产线,并依靠该生产线来制作这样的大电影,这个生产线是中国电影需要学习的内容。
标签: 进一步提升制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