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北交所开市第二日盘面有所调整 7股收涨71股下跌

北交所开市第二日,盘面有所调整。除3只停牌股外,其余78只股票中,7股收涨,71股下跌。

而开市首日,10只新股全部涨超一倍,收盘价均较发行价上涨199.80%。成交额方面,16日北交所股票总成交额达44.5亿元,较上日下滑54%。

16日,首批8只北交所主题基金也正式发售,分析人士认为这将给市场注入长线资金。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北交所股票目前仍面临估值过高且流动不足的问题。

“北交所目前的价格体系明显偏高。而且,对于基金公司而言,缺乏足够的研究团队支持,很难遴选出优质股票。”上海小郁资产总经理左剑明对第一财经表示。

部分新股估值偏高

部分卖方研究机构和买方机构则认为,“和科创板、创业板相比,北交所股票估值处于低位,增长潜力大”。

一家卖方机构称:“从市值来看,截至11月12日,从新三板精选层移至北交所的企业均市值仅为40亿元,低于科创板的156亿元和创业板的130亿元,凸显中小企业定位;从估值来看,动态市盈率均为35倍,低于科创板71倍、创业板60倍市盈率。”

“这么比较是不公的,因为北交所和创业板、科创板上市规则不同。事实上,如果单纯以财务数据计算的话,后两者要比北交所高出4倍以上。”左剑明说。

事实上,无论市值还是净利润要求,科创板和创业板对于申请上市的企业要求均高于北交所。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15日收盘,在北交所10只新股中,有4只股票的动态市盈率高于100倍。动态市盈率最低的N广道(839680.BJ),也达到36.05倍。

“所以买方机构在遴选股票的过程当中,更是要精挑细选标的才行。”左剑明称

研究团队配置不足

但据左剑明表示,由于研究人员配置不足,投资经理拿不到专业报告,买方基金经理“并不敢轻易下单”。

“研究覆盖是北交所面临的一大问题。在北交所第一批81只标的当中,我们看到卖方研究机构,无论是安信还是中信建投,包括申万,到目前为止研究团队还没有配置齐全,更不要说买方研究机构的配置情况了,所以针对投资标的的遴选研究工作,还属于初级阶段。”左剑明表示。

据他介绍,一般卖方研究机构要组建一个成熟的研究团队,没有半年以上是“不可想象的”。

“不可能刚刚拉起了一个班子,研究框架都没有,就开始写个股的研究报告。而且一般来说,一家企业的研究报告,起码需要有半个月到一个月的编写过程。此后还有内部风控和合规工作。”左剑明表示。

卖方尚且如此,遑论买方机构。一般来说,基金公司的研究员数量不会超过卖方研究机构研究员的数量。“否则为何买方机构还要购买卖方券商的研究报告呢?”左剑明称。

左剑明介绍,此前公募基金一般不会组建新三板研究团队。“只有少数公募基金,比如华夏基金、财通基金组建过新三板研究团队。”也因此此前在新三板市场中,资金只会扎堆在贝特瑞这样的头部股票中,而非覆盖新三板所有股票

“研究机构配置不足,就没办法给基金经理投资建议,投资经理拿不到专业的报告,是不敢轻易下单的。因为没有报告做支撑,没有数据和逻辑做支撑。所以基金经理下单必须得有专业的券商分析报告。”左剑明说道。

针对研究团队配置问题,多家基金公司也作出了自己的解释。

华夏基金方面表示,华夏基金在研究北交所相关行业时,依托的是华夏基金大研究台,按照行业划分给行业研究员进行研究、覆盖。

广发基金成长投资基金经理吴远怡表示,投资研究方面,公司配备了充足的、具有丰富的相关行业经验的研究员,覆盖现有的精选层标的,相关研究员已经开始调研、研究;投资研究人员多次参与了北交所相关的主题培训,深入了解交易规则及相关法规政策;投研人员与相关证券分析师开展过多次交流学

此外,流动不足也在困扰部分买方机构。“因为传统的新三板交易市场中有很明显的‘一九’分化现象,只有少数股票能获得资金青睐。”另一位私募管理人表示。

北交所开市首日表现也加深了他的疑虑。当日收盘,大部分精选层移而来的个股上演了“高开低走”的行情,同时股价分化十分明显。71只个股中,只有9只上涨,59只个股下跌。

标签: 北交所开市 盘面调整 7股收涨 71股下跌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