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文化 >

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三年磨一剑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8年,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在上海举办,同年9月,作为国家改革创新重点发展战略之一,《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获国务院正式批复。站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起点和“十四五”开局之年,进口博览会迎来第四届,而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经过3年多的发展,亦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2018年以来,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引领,紧扣建设东北地区改革开放先行区、优化投资营商环境标杆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和辽宁振兴发展新引擎的“三区一引擎”使命定位,扎实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科技创新、开放创新、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绿色发展“五大任务”,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笃定高质量发展,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勇立潮头、敢于担当,埋头苦干、追求卓越,着力建设城产融合、绿色低碳、生态宜居、交通便利、智慧智能的现代化新城。

三年磨一剑取得阶段成果

力争连续三年实现项目工作“三个一千亿”目标,初步探索形成了50项具有示范区特色的制度创新成果。三年来,新注册市场主体分别增长212.9%、90.5%、55.9%,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了三年倍增……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发展项目,形成了系列高水制度创新成果,形成了良好的发展预期,形成了高质量的发展态势,创新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成果。

在招商引资方面,形成了专业、精准、图谱、全员、台化招商工作新模式,构建了“投资促进局+招商集团”的专业招商体系,依托六大产业招商部和海外招商部,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实施精准招商,形成了省主管领导带队、示范区全员参与的大招商格局,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示范区的形象和知名度也明显提升。

在项目建设方面,2018年以来,累计储备项目449个、意向投资总额约4108亿元;签约生命健康产业小镇、国家蛋白质沈抚生命科学园等重大项目232个,总投资约2531亿元;盛世五寰(哈工大)智能装备基地、中科院关键战略材料产业基地等78个项目实现开工建设,总投资额约1842亿元。特别是引进了数字辽宁-西门子赋能中心、腾讯云(辽宁)工业互联网基地、中软国际解放号等一批“新字号”数字经济项目,形成了集群效应。

在制度创新方面,示范区坚持边改革、边探索、边总结、边固化,在十大领域改革体系下,初步探索形成50项具有示范区特色的制度创新成果。在推进用人制度改革中形成了11项制度成果;在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中形成了33项制度成果;在集体土地征收改革中形成了2项制度成果;在招商引资管理服务评价创新中形成了2项制度成果;在推进效能监察改革、用地政策创新中,分别形成了1项制度成果。

在创新招商模式、优化项目引进、推动制度创新等优势叠加下,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形成了高质量的发展态势。三年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6%,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27.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6.8%,税收收入年均增长24.5%,主要经济指标基本实现了三年倍增。特别是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挑战,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税收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左右增长。

“下一步,示范区将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辽宁省改革创新‘试验田’和生态环境保护‘样板间’的形象定位,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科技创新为根本引领高质量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的重要基础。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坚持把增强创新能力作为根本途径,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在创新体系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建设科技创新台、实施重点科技项目等方面积极探索,为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供源源动力。

一直以来,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坚定不移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将创新作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明确发展目标和约束指标,探索构建了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

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积极建设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促使中科院金属所、中科院力学所、东北大学沈抚工研院、辽宁大学改革创新研究院等一批产学研项目落地示范区,全力支持高温合金、航空轴承、航空发动机叶片等“卡脖子”领域实现突破。同时,积极搭建产学研联盟,指导组建省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家,省级实质产学研联盟4家。

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不断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启动实施“金种子”企业培育计划,累计有22家企业申报审查后入库培育。加快成长型企业的梯度培育,现已培育瞪羚企业6家、雏鹰企业29家。大力吸引科技型企业落户示范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总数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显著增长。大力推动存量企业升级改造,推动73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

在推进科技创新台建设方面,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与研究机构、高校、企业联合建设产业技术转移转化台,聚集创新型企业,孵化转化科技成果。目前,示范区已落户国家及省级重点实验室9家,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众创空间和星创天地各1家,省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3家。

项目建设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实施重点科技计划,扶持科技研发项目16个,投入政策资金2975万元,撬动企业科研投入1.325亿元,投资拉动率达445%。2018年以来,支持企业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16个,争取资金1856万元,申报省级科技项目45个,争取资金1646万元。

开发开放为抓手 开放创新实践落地

建设东北地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是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的重要使命和定位。自成立以来,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坚持把开发开放作为重要抓手,深入推进开放创新,聚力打造开放台,拓展贸易通道和对外招商引资渠道,多方位保障项目落地,以站在改革开放前沿之姿,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

开放台建设是全方位开放新体制的关键抓手和重要途径。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以白沙岛金融生态小镇、圣丰科技小镇等项目为依托,引入嫁接境外资源,建设日本、韩国、新加坡产业园和欧洲科技中心“三园一中心”国际合作台,形成企业主导、一地多点合作模式。通过全产业链招商,集聚跨境电商产业集群,建立以敦煌网、方得科技、越洋物语、辽宁电子口岸为代表的跨境电商交易台,引进100余家电商企业入驻台。在开放台的引领下,三年来,示范区外资企业增至144家。

为更好的开展贸易,推进贸易便利化,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设立示范区海关,货物通关、税收征管、属地检验检疫、原产地签证等16项业务已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启动国汇国际快件监管中心项目,推动小件、快件、跨境电商等业务与中亚、中欧贸易充分融合。

同时,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创新招商方式,积极拓展对外招商引资渠道。三年来,开展“走出去”上门招商活动300余次。创新线上招商新模式,组织召开的示范区云招商推介会、生命健康产业主题论坛等活动,均吸引百万以上人次即时参与。

“走出去”招商有成果,“引进来”项目落地有保障。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成立项目专班,落实项目管家,加大土地、人才、资金等项目要素保障力度,三年来累计征收土地17700亩,累计保障66个项目建设用地。强化金融保障,安排盘活闲置资源基金3.69亿元,盘活10亿元闲置资产,推动7个项目落地。同时,依托招商引资盘活闲置资源,累计盘活最多闲置长达8年之久的项目51个,吸引投资287.5亿元,盘活土地2023亩,实现了“腾笼换鸟”。

数字经济和生命健康产业为先导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

“产业兴方能区域兴”,高质量的发展离不开新兴产业的强力支撑。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坚持把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数字经济、信息技术应用及装备、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和氢能、现代服务业六大主导产业,着力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

将数字经济作为先导产业,着力推进数字经济向传统产业赋能,是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具有前瞻战略眼光的体现。在载体建设上,建设了总面积35.5万方米的六大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启动建设了辽宁(沈抚)数字经济创新育成中心,挂牌成立全省首家数字经济产业联盟,举办了“数字辽宁、智造强省”论坛、辽宁“推动数字经济场景应用打造大数据赋能新业态”锦州站等系列活动,使得沈抚示范区数字经济企业服务能力不断外溢。在集聚资源上,已引进数字辽宁-西门子赋能中心、腾讯云(辽宁)工业互联网基地、中软国际解放号等67个数字经济产业项目,将以强大的数字经济产业基础为制造产业发展提供得天独厚的强大助力。

在推进信息技术及装备产业发展上,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建成辽宁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助推罕王微电子项目列入国家现行集成电路企业名单,助力拓邦鸿基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成为中芯国际等名企重要合作伙伴,正在推进中科院龙芯信创产业园项目落地。在智能制造领域,落户全球首个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累计向煤研院、荣科智维云等15家企业提供价值2000余万元的人工智能赋能服务。同时,积极推行精益管理优化企业管理效能,通过开展培训,助推企业订单按时完成率提升30%以上,良品率提升20%以上,成本普遍大幅下降。

在生命健康领域,恒大养生谷一期正式开园运营,闽商生命健康食品产业园完成两期建设,入园企业100家;引进建设国家蛋白质中心沈抚生命科学园项目,打造世界先进的蛋白质类生物药物检验培育基地;建设天年医疗大数据中心,实现省内医疗影像资料互联共享。在新材料和氢能领域,以打造全省氢能产业发展先行区和应用示范区为目标,编制示范区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依托中科院金属所,启动建设沈抚示范区关键战略材料产业园,实现高温钛合金、高端轴承等国家强基工程和重大科技成果落地。推进上海重塑、氢电中科沈抚氢燃料电池产业园等重点项目落地,积极融入国家氢能燃料汽车示范城市群。

在现代服务业领域,强化生产、生活、生态服务业支撑,设立省检验检测认证沈抚分中心,引入华润健康、东软睿驰等全国知名企业区域总部,启动建设20余个全国各省驻辽省级商会总部,总部类企业达到80余家。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合作,依托白沙岛论坛,打造国内具有影响力的论坛品牌,并于2020年成功举办“中国经济前瞻论坛”等各类论坛推介活动20次。

深化“放管服”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三年来,沈抚创新示范区将营商环境作为事关全局发展的战略问题,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为全面振兴的突破口,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取得了显著成果。

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探索优化营商环境路径。沈抚示范区把解放思想、先试先行作为精神内核,突破旧观念、开拓新思路、付诸新实践,在观念上“先行”,做好新旧理念转换,在行动上“先试”,推进改革创新,争当东北地区改革创新发展的“试验田”。

以办事方便为导向,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办事方便是衡量营商环境好坏最为直观的标准,示范区从“减时限、减材料、减环节和减跑动次数”四个方面精准发力,以企业开办全链条“六个零”办理“减时限”,全领域“信用承诺制”审批改革“减材料”,“一业一证”行业综合许可改革“减环节”,工程建设项目“5+1工作”模式“减跑动次数”等方式,全面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项举措落地见效,进一步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以智能系统为支撑,推进智慧化营商环境建设。示范区着力构建智慧化顶层设计,用智慧化技术优化营商环境,将大数据、云计算、5G等技术协同创新手段与审批服务、行业监管有效结合起来,推进智慧台应用,赋予营商环境生态系统类似生命体的思考能力,满足各类市场主体情境化需求。通过推行智能审批、实现智能监察、审管智能衔接、安全智能管控,实现业务流程进一步优化,办理时间进一步缩短,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为企业提供更为便利的经营氛围和更加透明的经营空间。

以优质服务为保障,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示范区用身体力行的实践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出项目服务“管家式”、审批服务“园丁式”、企业服务“包保式”、民生服务“就式”、企业减负“贴心式”等“五式”服务,形成“全程扶育”服务氛围,为企业发展创造条件,构建产业服务生态圈。同时,营造普惠市场主体的政策环境,不断完善惠企政策体系,健全利企政策“清单”,加强政策配套措施与实施细则的推广应用,全方位减轻企业负担,更加卓有成效地服务企业做大做强,服务项目开花结果,服务产业提质增效。

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示范区在建设东北地区营商环境标杆区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实现企业设立20分钟完成,企业开办全流程7环节3小时完成;实行工程建设项目承诺制审批,在东北率先实现20个行业“一业一证”改革,总体审批时限压减93.8%,跑动次数压减88.9%;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实际网办率达70.72%。加大企业纾困力度,设立2亿元规模纾困基金,累计向19家中小微企业发放纾困基金2.9亿元,资金周转率达1.45倍。深化法治政府建设,开展“一社区(村)一律师”试点工作,初步实现了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优质的营商环境自然会吸引优质的企业纷至沓来。成立3年来,沈抚示范区营商环境明显好转,市场活力显著增强,市场主体数量从初期的3215户,增长到目前的29825户,年增长率分别为55.9%、90.5%、212.9%,充分反映了投资者对沈抚示范区营商环境的高度认可。

征途漫漫,创新发展永远在路上,唯有砥砺前行。下一步,沈抚示范区将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紧扣“三区一引擎”定位,狠抓“五大任务”落实,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保持定力、发挥优势,瞄准方向、锐意进取,切实增强工作的前瞻和方向,沿着正确发展道路不动摇、正确改革方向不偏离,创新发展、攻克难关、总结经验,形成营商环境好、创新能力强、发展活力足的良好局面,以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辽宁振兴东北发展趟出新路子。

标签: 沈抚改革 创新示范区 阶段性成果 现代化新城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