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南城的世界之花假日广场,自2017年开业以来一直不温不火。今年6月,盒马X会员店入驻让世界之花获得了一波流量。但好景不长,近日,接管运营世界之花部分项目的爱琴海集团(以下简称爱琴海)宣布撤出运营,世界之花的发展方向又成谜。这个“南城巨无霸”何时才能全面绽放?
世界之花绽放难
近日爱琴海旗下公司北京星琴商业管理有限公司贴出的消费者告知书显示,因世界之花项目物业的出租方北京金色凯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色凯盛)与爱琴海合作终止,爱琴海不再参与该项目的经营管理工作。据悉,爱琴海之所以撤出,是因为两者存在法律纠纷。
今年6月,北京首家盒马X会员店在世界之花假日广场开业,为商场带来了更多流量的同时,吐槽声也不断。“交通特别不方便,没有地铁直达,只能开车。”开业时曾逛过盒马会员店的李女士表示,“本想逛完会员店,再逛逛其他业态,但商场招商还不全,顿时没了逛街的欲望。”李女士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当时除了餐饮品牌多一些,商场每层都有一些店铺被围挡挡着,尚未营业。
虽然消费者对世界之花评价不高,但事实上,由于商场体量较大,大家的期待值更高,其2017年开业之后一直备受关注。据悉,该项目总占地面积为1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3万平方米。
但值得注意的是,开业之初世界之花就留下了许多“硬伤”,定位和业态布局不清晰,随之而来的是招商困难。据了解,世界之花曾打出开业一年内免租的策略,但由于运营不当,免租期结束后商铺撤店、欠租等情况时有发生。再加上交通不便、客群消费力弱等诸多问题,世界之花的发展陷入僵局。
为了打破僵局,世界之花将整个项目做了切割运营。2019年6月,爱琴海与世界之花完成签约,接管运营世界之花部分项目,建筑面积为20万平方米,租约为20年。爱琴海负责规划部分包含影院、冰场、国际名品、特色餐饮、儿童娱乐等业态。
2020年2月,世界之花改名为北京爱琴海购物公园再次开业,但并不顺利,双方还闹出了纠纷。
首店经济、体验业态不是“万金油”
在运营初期,为了突破业态与商户同质化的壁垒,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为商场制造流量,世界之花排除众议,引入多种不同形式的体验式商户,如大地自由人影城、动力星球、礼记喜唐等,更是首次将整形外科类商户引进。
爱琴海也以引进首店和体验业态为主,其4月1日引进的6000平方米的奈尔宝家庭中心是华北区首店。BIGOFFS区域首店、燃烧冰滑板俱乐部、万国击剑等品牌也陆续入驻。
“引入一些大体量的旗舰店、首店等业态,能够辐射较远的消费者。”北京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赖阳认为,首店经济能够提升商业供给质量,提升商城线下客流,营造良好的消费氛围。但购物中心早就不是多种业态、多个品牌的简单堆砌,而是业态业种、品类品牌的有机融合,是功能、业态、空间的综合平衡。
中国商报记者注意到,如今礼记喜唐已经关门停业。“除了带孩子玩一些儿童体验项目,其他购物体验并不理想,无法满足一站式购物需求。”消费者张先生表示。
在业内人士看来,虽然世界之花一直在做差异化运营,但要做到对商圈效益的广泛培育,则需经历长时间的培育期。仅靠首店、体验业态商场并未形成一个体系。核心体验做得不好,消费者的预期就不会得到满足,自然就会不断下调购物中心的印象等级,降低到访频次,缩短滞留时间。
想玩转商业地产不容易
切割部分面积被人“接盘”后,世界之花依然没有做起来。在业内人士看来,其作为半路出家的区域地产商,想要玩转商业地产是个大难题。
资料显示,金色凯盛董事长冯玉良涉足过旅游、粮食、煤炭等行业。1998年,他进入房地产开发行业,打造了那尔水晶城住宅项目,随后又开发运营火神庙商业中心和世界之花假日广场项目。
据了解,火神庙商业中心也曾为北京城南核心商圈的发展带来活力,但随着北京大兴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该项目环境品质不高、难以形成持续客流的问题开始凸显,无法满足周边居民的消费需求。如今,世界之花遇到了和火神庙几乎一样的问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非连锁企业项目,开发商在建设环节就因为商业经验欠缺而埋下了产品力不足的隐患,如过大或过小的公共区域、人流动线上的铺位展示面过小,甚至还有建筑层高不够的情况,在没有经验的开发商的操盘之下,一切问题都有可能发生。
“世界之花之所以运营不理想,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产权分散。”赖阳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对于不成熟的开发商来说,产权散售可以让他们的资金迅速回笼,但购物中心需要培育期,产权分散使商城规划很难形成一个整体,众多商户意见不统一,产生的问题会使消费者反感,从而对购物中心留下不好的印象。
“随着爱琴海的撤出,世界之花未来要想形成良好的发展,除了要解决好产权分散问题,还要找到优秀的运营管理团队。”赖阳表示,从区域条件上看,世界之花周边居民有一定的消费购买力。但业主对区位和项目本身发展不具备判断力,未来需要一个从运营策划到招商都较为专业的团队,对这个市场进行判断,然后将世界之花整个项目做成具有特色的组合,打造出项目的整体性。只有运营方和开发商用更长周期的发展眼光来看现在,才能使得该项目逐渐融入商圈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