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百度披露了Robotaxi、小度、百度App、百度大脑等业务的最新进展:Robotaxi在部分地区已开始全无人驾驶测试;小度推出可实时翻译的无线耳机;百度大脑升级至6.0版本;基于AI技术的百度虚拟助手度晓晓和虚拟人类产品也前后亮相。
从AI概念到产品再到商业化,百度吃过罚单也被浇过冷水。百度CEO李彦宏坦言,2020年AI商业化进展没想象中迅速,但他愿意打赌,五年后,无人驾驶会全面商业化,中国很多城市的拥堵将大大缓解,不再需要限购限行。AI需要长期投入,规模化变现缓慢,商业化和场景突破,是百度AI需要同步走且做好平衡的必要路径。
9月15日,李彦宏承认今年AI商业化并不像想象得那么迅速,但他预测,“五年之内,无人驾驶技术一定会进入规模化的商用阶段”。
这是李彦宏在Robotaxi进入全无人驾驶测试的前提下预测的。全无人驾驶即副驾驶位置不需要安全员,在面对临时道路变更或交通管制等情况,“5G云代驾”接到求助请求后,可接管无人驾驶车。
百度相关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无人化测试已陆续在北京、长沙、沧州等地开展。多地政府都对无人化的测试表示支持,我们正在与各地政府进行深度交流合作,期待可以尽快将无人化技术推广到常规运营中”。
从落地第一个城市长沙,到后来在北京、沧州、广州、重庆推出,目前已有约10万人体验过百度Robotaxi。李彦宏认为,在全面开放后,这个数字会很快增加到百万甚至更多。
用户量增长让无人驾驶商业化可期。针对李彦宏预测的五年时间点,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认为并不夸张,“五年后,L4级完全无人驾驶或许还有限制,L2-L3辅助驾驶应该相对成熟了,在某些特定地方进入规模化商用的概率很大”。
他进一步向北京商报记者举例,“比如大型的森林公园、高速路长途驾驶,尤其是一些地广人稀的地方,L4级很有用武之地。L2-L3辅助驾驶用的比较多,现在很多车企都配有辅助驾驶功能”。
其实不论是无人驾驶汽车、小度、度晓晓,还是百度搜索等产品,背后都是百度大脑在支撑。简单来说,小度、无人车等是把百度大脑的AI技术进行了产品化、应用化。
百度大脑是百度AI核心技术引擎,包括视觉、语音、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深度学习等AI核心技术和AI开放平台。百度大脑对内支持百度所有业务,对外全方位开放,助力合作伙伴和开发者,加速AI技术落地应用。
9月15日,百度CTO王海峰宣布百度大脑升级至6.0,还升级了软硬一体AI大生产平台。“软”的方面,智能时代的操作系统飞桨深度学习平台升级了API(应用程序接口)体系,开发者可以更便捷地开发、更高效地部署模型;“硬”的方面,百度对自研的AI芯片百度昆仑2进行了预发布。
谈到操作系统和芯片,李彦宏直言,“在PC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两个最基础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并不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这些东西都需要长期坚持,因为它的商业价值不可能在短短几年之内就体现出来,百度希望一点点突破中国这些‘卡脖子’的技术,最后被市场所广泛接受”。
在操作系统和芯片上寻求突破不算是新话题,尤其在芯片领域,国内芯片企业、互联网企业、科技公司都通过不同路径在找出路。
文渊智库创始人王超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如果企业不打算去做芯片行业,那去跟ARM和高通竞争没什么必要。如果企业推出芯片是为了引领技术,现在没有好的解决方案,我倒认为这种路径有必要。但这种情况下,企业进入芯片生产行业没必要”。
不论是AI技术商业化,AI产品、服务破圈,还是AI芯片实现自主研发,这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长期投入和战略耐心,中国企业在路上,百度也在路上。
标签: 无人驾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