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20年精心种植一株蒿 宝塔村名列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11月一过,寒意渐浓,一盘藜蒿炒腊肉总能给人舌尖上的慰藉:碧如玉针的茎秆掐成一寸长,与醇香的腊肉一道火烹,清香四溢,回味悠长。

在阳新,藜蒿又称湖蒿。20年来,该县宝塔村紧跟市场风向,让一株湖边野草,逐渐成长为帮助当地村民脱贫致富的亿元产业。两年,宝塔村名列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湖蒿种植面积跃居全省第一。

从无到有,移民村的新产业

“2000年前后,我们村有人到南京探亲,带回一点湖蒿根茎,虽然只种了一亩多地,却卖了2000元,村里炸开了锅。”12月6日,宝塔村村委会,望着窗外1.2万亩湖蒿基地,前村支书艾义法感慨万千。

作为围垦移民村,该地一度是省级扶贫重点村,村民以往多种植稻谷和棉花,收入微薄。南京湖蒿在宝塔村的成功,一下子点燃了全村致富的希望。

“没过多久,时任村支书柯亨兴领头,带人到南京去引进品种、学技术。”艾义法回忆,回村后,柯亨兴等13名党员率先试种湖蒿200余亩,当年每亩纯收入超过2500元。

党员带头,全村跟上。2003年,宝塔村湖蒿种植面积已达1000亩。

但紧随而来的挑战让人始料未及:因为技术上一直跟跑南京,引进品种并不适应当地水土,导致出品欠佳,市场认可度不高;当地没有专人建立、维护分销渠道,种植规模扩大后,湖蒿常常滞销。

“最难时,村民曾把几千斤湖蒿堆在村委会门口,让我们想办法。”艾义法说。

从有到优,打造区域品牌

“优质的宝塔湖蒿,颜色亮白,杆茎粗长,口感脆嫩。”宝塔村七里组村民小组长、“种蒿元老”明廷旺介绍,为了提高湖蒿竞争力,打开市场销路,该村在2002年组织成立“春潮”湖蒿专业合作社,注册“春潮”湖蒿品牌,从生产到销售,全流程服务宝塔湖蒿。

品质提升上,合作社将引进的大叶青秆藜蒿嫁接本地品种,配套使用农家肥,完善基础设施,打造无公害田地,让改良品种粗度、嫩度、白度都有显著提升,蒿香浓郁,保鲜期也更长。

同期,合作社的销售团队分赴邻省市大型批发市场,疏通采购渠道,并与农户对接市场需求,实现“价优质高”。

“质量、销路都没问题了,我们还要抢占市场制高点。”明廷旺说,湖蒿行情最好时在春节前后,合作社搭建塑料大棚调控湖蒿生长周期,集中在腊月上市。

2008年初,因强降雪严重影响交通,外地湖蒿很难运到武汉,凭借地利,富水河畔的“春潮”牌湖蒿在三镇打响名声,并在此后的销售旺季始终占据武汉一半以上市场。“需求最火爆时,优质蒿能卖到20多元一斤。”

如今,宝塔湖蒿已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认证,获无公害食品证书,并于2018年成功申请到“阳新湖蒿”地理标志,远销上海、北京等城市。

从优到精,延长产业链

对于宝塔村湖蒿产业,11月刚到任的“85”后村支书肖唐明,还有新想法。

“湖蒿7月开始种,一年能采2至4茬,目前基本只上市了质量最好的头茬。”他说,宝塔村正考虑寻求市、县两级政府支持,引进相关企业,将没有利用的后几茬湖蒿加工成半成品菜、酱菜、干货等,将一株蒿“吃干榨尽”。

为提升品牌效应,该村计划未来3至5年整合周边湖蒿合作社,加大精品蒿供应,不仅要在武汉站稳脚跟,还将辐射长沙、南昌、岳阳等省外市场。根据该村规划,“十四五”时期,宝塔村将带动周边发展湖蒿产业1万亩,将湖蒿销售半径扩大到1000公里。

“目前我们正与阳新西商农博园商谈合作,为冷链、储存、销售找准新的增长点。”对宝塔湖蒿的未来,肖唐明信心满满。(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马文俊 通讯员 向能来 陈清兰)

标签: 宝塔村 全国乡村 特色产业 亿元村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