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上市公司独董掀起了离职潮 是否会掀起新一轮董责险购买潮?

日前,康美药业被一审判决赔偿投资者24.6亿元,原董事长获刑,公司董事、监事、高管、会计师被连带追责,其中包括4名大学教授在内的5名独董合计被判承担连带赔偿责任3.69亿元。

长期以来,被视为“花瓶”的独董,迅速变成了风险远大于收益的职位。随即,上市公司独董掀起了离职潮。数据显示,最10天,超过20家公司逾20名独立董事宣布辞职,辞职原因除了少数任期届满和岗位调动,多为个人原因。

自2001年我国明确了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以来,独董受上市公司造假等牵连,受到监管处罚的案例并不少见,但处罚金额通常不高,往往在3万元~15万元左右。

19日晚间,优博讯、光弘科技、金花股份、科新发展、宇信科技等5家公司发布了独立董事辞职公告。

随着独董辞职潮的袭来,也有不少人在猜测,此次事件是否会掀起新一轮董责险购买潮?

购买董责险有什么用?一般来说,董责险的赔偿责任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个人应承担的责任及公司为个人责任进行的补偿,另一部分是公司自身的责任。承保范围包括:庭外和解、判决或和解损失、律师费以及对于公司事务正式调查的抗辩费用等。

从瑞幸咖啡到康美药业,每逢大规模财务造假引发巨额索赔,董责险就备受外界关注。

在康美药业之前,瑞幸的财务造假丑闻曝光。当时有消息称,瑞幸投保了2500万美元的董责险,由8家险企共保,分层赔付。不过,瑞幸是否获得理赔,尚无公开信息。

其实,董责险是个典型的“东方不亮西方亮”的舶来品。在美国投保比例恨不得百分之百,而在中国这个比例却不高。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在全国4300家A股中已有超过650家投保董责险,投保率仅15%左右。

对此,深圳一家保险公司人士分析称,“此前董责险投保的比例不高主要包括以下原因:一是有的高管忽略了过错推定责任,以为尽了合理义务即可;二是有的高管认为财务造假不赔,因此没有必要购买;三是独董普遍认为自己承担的责任小,没必要买保险;四是因成本问题,部分公司董事会没有通过。”

“从目前来看,未来会有更多公司购买董责险,其保费也将上涨。”一家央企保险公司深圳分公司人士坦言,“虽然董责险可以保障被保险人因不当行为引发的部分风险,却不会为故意欺诈和财务造假买单。”

标签: 上市公司独董 独董离职潮 董责险 独立董事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