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登陆港股的“新贵”们多少有些五味杂陈,许多一级市场的香饽饽,二级市场IPO后反而不香了。
比如,以“短视频第一股”正式赴港上市的快手-W(01024.HK)股价连续下杀,惨遭破发。截至8月18日收盘,报收于70.75港元/股,较上市首日开盘价(338港元/股)下跌近80%,较上市后最高股价(417.8港元/股)下跌83.1%。3月15日,登陆纳斯达克后又二次在港股上市的汽车之家-S(02519.HK)也折戟,不仅公开发售第二天孖展仅超购3.89倍,IPO当天开盘股价便跌破发行价,之后虽有短暂冲高动作,但自3月24日起股价便掉头向下,连创新低,迄今累计跌幅已超过60%。
除了这两家跌幅榜排名前两位的上市公司外,“同病相怜”的公司实在不算少数。截至发稿,2021年赴港上市的公司中近60%的股价跌幅为两位数。而它们中的许多,在上市前明明“炙手可热”。
是资本“变了心”?还是这些公司直到上市后才真正“退了尘”?
那些从“新贵”到“新跪”的公司们
据记者不完全梳理,包括同股不同权、未盈利和二次上市的公司在内,2021年共有67家公司成功登陆港股。然而不论从股价变化还是市值损失来看,它们之中的大部分,都从资本“新贵”变成了“新跪”。
上市不到半年的哔哩哔哩-SW(09626.HK)股价也较最高点腰斩;奈雪的茶(02150.HK)上市不足两个月,股价较最高点下跌近50%;上市仅一个月的小鹏汽车-W(09868.HK)股价较高点下跌近20%。在招股书中提出2023年起将推出高压纯电车型,并以每年两款车型的节奏进行迭代,到2025年的销量目标是160万辆车的理想汽车-W(02015.HK)上市不到一周,在18日股价回升4.8%的情况下,股价依旧从高点跌落近10%。
但是,若比“惨”,还属快手。
据艾瑞咨询统计,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九个月,全球范围内,快手是以虚拟礼物打赏流水及直播平均月付费用户数计最大的直播平台;以平均日活跃用户数计第二大的短视频平台;以及以商品交易总额计第二大的直播电商平台。
从股价走势上看,快手并非上市即巅峰,虽然上市首日收盘价不及开盘价高,仅报收于300港元/股,但之后几个交易日迅速上涨至417.8港元/股,市值高达16760.5亿港元。同一时间内,港股万亿元市值俱乐部的公司仅有12家,快手排在第六,排在招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友邦保险和中国银行等几位二级市场“老将”的前面,再多300亿港元市值就能超过中国平安。
然而,也仅仅是昙花一现。8月5日,快手迎来上市以来首次股票解禁,股价放量下跌15.3%,跌破100港元关口,单日市值蒸发546.43亿港元。以当日港股上市公司的市值计算,2343家公司的个股市值都不如快手一日蒸发的市值。
2021年2月18日至今,快手的股价再也没能回到高点,甚至一路“滑铁卢”,跌破发行价、跌至腰斩,又跌至更新的低点。截至18日收盘,快手股价仅剩70.75港元,总市值为2943亿港元。按股价最高点来算,仅半年时间快手就已经几乎跌掉了一家“建行”,又或者一家“农行”+“贵州银行”。
跌到何时才能画上休止符?
纵观全局或许可以发现,自去年以来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港股科技类新股的破发率高达80%。 是什么动摇了它们的股价?
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对记者表示,这背后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所处板块恒生科技指数自年初高点一路下跌直至今日未见反弹迹象;另一个是由于一二级市场估值倒挂已然成为普遍现象了。“估值倒挂是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两种估值体系的不同,这些企业在二级市场某种程度上熄灭了一级市场虚吹出来的火焰。”他认为,或许存在错杀的现象,但也只是个别,股价表现不好,虽然离不开市场整体表现不佳和市场短期情绪的影响,更主要的因素还有上市时定价偏高,公司基本面不甚理想。
“一二级市场估值的逻辑不尽相同的因素,二级市场以破发方式去除一级市场的估值泡沫,而这些公司基本面也确实没有跟上,股价跌跌不休就是必然了。”贺金龙进一步表示,一级市场的估值逻辑往往是故事逻辑大于现金流逻辑,而这些公司的现金流在创业初期至上市,作为新兴科技类消费,公司现金流必然无法支撑其一级市场的估值。而二级市场的估值更需要有好的业绩支撑,这是问题发生的一大症结。
“好的公司是永远不会怕下跌的,摒弃了那些所谓的‘故事’包装和概念包装,不是单纯只为上市融资,而是靠着真正有好的业绩和商业盈利模式支撑的企业,最终股价会回归其价值的。”贺金龙称。
华鑫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严凯文也认为,明星公司在上市前已经享有了较为充分预期的发行市盈率,在其经营模式以及经营风险出现之后,投资者自然会对其估值重塑。“由于此前估值预期较为充分,未来成长性存在预期差。”他认为,如果未来盈利成长性的回归,当其经营模式再次获得市场认可,则有望再次获得估值溢价。
私募排排网基金经理胡泊则告诉记者,当前港股科技股尤其是新股表现不佳,主要有多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因为前期南下资金的持续流入,整个港股热情高涨,所以之前整个港股尤其是新股的估值水平都处于一个相对比较高的位置。另外,因为整个监管的政策对互联网相关企业不利,引发了外资对于整体港股的担忧,导致了资金流出的现象。多重因素的影响,导致目前港股出现了这种杀估值的现象。
记者注意到,近期跌势能否画下休止符尚未可知,但有些机构投资者的态度在发生变化。私募排排网调查数据显示,有26.17%的受访私募表示,“茅指数”的投资风格和“宁指数”投资风格都已经演绎到末端,他们更看好前段时间被杀跌的互联网科技等行业。同时,记者采访的多位机构投资者也较为集中地认为,以腾讯为代表的恒生科技板块和消费板块都出现了比较大幅度的回调,在当前位置,港股估值洼地已经显现。
胡泊表示,随着调整的深入,部分行业慢慢开始呈现出配置的价值,整体的估值也已经充分反映了悲观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港股逐渐可能会成为一个估值洼地,但是整个行情要想转势走向上涨,可能仍然需要基本面或者流动性层面出现一些激励因素,如果流动性不足以支撑,那港股眼下的低估值水平可能还会维持一段时间,虽然配置的价值依然存在,但短期大幅获利的可能性不高。
格雷资产董事长张可兴也在近日表示,互联网行业大概率是被错杀的行业,在不远的未来,半年到一年之内,估值会得到合理修复,明年和后年的业绩会恢复到正常的增速。
“目前市场相对较为理智,估值与盈利合理性的考量较多,更注重未来成长性的确定。”严凯文认为,新的机遇正在酝酿的过程中,香港市场并不具备趋势性下跌的基础。此前由于政策风险的不可控性,导致外资过分悲观,从而流出香港市场,但目前而言,部分蓝筹品种已经具备长期的配置价值,投资者可按常识来理解市场。
贺金龙则认为,近期市场风口变化加剧,板块轮动加速,行情分化加剧,但是业绩有着高度确定性的优质企业中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变,短期的调整会给这些企业带来布局的机会。因此,优质赛道的优质企业的基本面状况是资本最看重的因素之一。“我认为市场确实是在变得更理性,因为所谓的“讲故事”“蹭概念”的逻辑在资本市场并不能持久,优质赛道内也会存在企业的分化和市值分化的加剧,也就是说未来将以公司业绩为支撑的分化行情会越发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