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科技支撑全面小康 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

北斗组网、高铁飞驰,基础研究投入年均增幅16.9%,建立50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我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支撑。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等负责人介绍了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历史成就,展望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科技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划重点”。

五大能力提升

为全面小康提供关键支撑

从中国航天员首次进驻自己的空间站,到取得一批以量子通信、铁基超导、干细胞为代表的重大原创科技成果;从每万名就业人员中就有62名研发人员,到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均突破20万家——年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成就,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决定进展。

“有了能力水的提升,才能有科技的大发展,进而有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大发展。”王志刚说,科技原始创新能力、科技战略前沿突破能力、科技体系化建设能力、研发主体创新能力、科技开放合作能力均实现大幅提升,在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生活、优化生态环境等重大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果没有这些能力的提升,难以想象我们很快就明确了新冠病毒基因序列,很快就研制出检测试剂,很快就拿出我们国产的高水疫苗。”王志刚说,这都是多年科技积累在紧急时刻的成果体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关键支撑。

科技部高新技术司司长陈家昌说:“不光是这五年,有的技术比如高铁,甚至需要几个五年持续累积,才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展望未来,我们的高新技术还会给人们带来更多便利。”

强化基础研究

已成高质量科技论文第二贡献国

基础研究决定着国家创新的底蕴和后劲。年来,我国基础研究投入快速增长,占研发投入比重超过了6%。

“我国成为全球高质量科技论文第二大贡献国。在材料科学、化学、工程技术、数学、物理学等12个学科,高水学术论文被引次数进入世界前两位。”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司长许倞说。

据介绍,2019年我国基础研究人员全时当量达到39.2万人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人数不断增长,连续两年居世界第二。我国科学家还获得“克利夫兰奖”等多个国际重要科技奖项。

许倞表示,未来将更加持之以恒地加强基础研究,一方面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努力攀登科学高峰,另一方面,强化需求牵引和应用带动,注重凝练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科学问题,引导更多科学家开展目标导向的应用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来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

突出民生科技

建立50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国科技的“硬核”力量表现亮眼。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远彬表示,科技工作中,始终将民生科技摆在突出位置。围绕重点疾病领域和临床专科,建立了50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用重离子加速器、磁共振、彩超、CT等高端医疗装备国产化替代取得重大进展,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

此外,围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科技部系统部署生态环境的科技创新,大力推动污染防治的科技攻关,加强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科技创新综合示范。

“科技是保障同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关键。”吴远彬介绍,目前正在制定碳中和技术发展路线图及科技行动方案,部署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的研究。

助力脱贫攻坚

选派28.98万名科技特派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民。

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司长兰玉杰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部认真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有效耕作面积,创制了系列新品种,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强支撑。

“关于科技助力脱贫攻坚,科技部在点上着力,在面上推动,选派28.98万名科技特派员,建立了7.7万个科技帮扶结对,推广先进适用技术5万余项。”兰玉杰说。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是科技进步,乡村振兴的过程就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兰玉杰表示,下一步,科技部将部署一批引领国家科技项目、强化一批国家农业战略科技力量、培育一批农业科技领军企业、组织一批科技人才上山下乡、转化一批先进适用技术,实现农业科技高水自立自强,充分体现“凡是乡村振兴,必有科技支撑”。

标签: 科技支撑 全面小康 科技实力 创新能力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