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 服务中小企业科技创新

“2019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利润翻番。今年虽有疫情,但势头不减。”据河南三剑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常小静介绍,她们一款运用了新型益生菌专利的系列产品已经占到销售总额的70%,对业绩增长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就在两年前,三剑客还在为产品创新、研发而烦恼,企业发展也面临困境。

河南漯河是中国食品名城,食品业产值达2000亿元,拥有7000多家相关企业,但大多为中小企业,创新研发能力薄弱,产品同质化严重,成为制约漯河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为此,2017年9月,漯河市建立了旨在服务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

2018年初,创业20年的三剑客发展速度减缓,产品品质不高,缺乏竞争力,急需研发新产品。负责技术攻关的常小静瞄准前沿领域,希望研发美味、健康、能改善肠道菌群的功能性益生菌乳制品。但财务一核算,科研设备购置、试验耗材等费用需要投入近500万元,创新有风险,一旦失败,损失巨大;购入的价值上百万元设备使用之后面临闲置,浪费不小;并且企业也缺乏可以从事相关研究的人才。“人、财、物都缺乏,中小企业要创新是真的难!”算完账,常小静长叹了一口气。

了解到三剑客的困难后,漯河市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负责人高愿军积极行动起来,利用2018年10月一次组织漯河本地企业家前往中科院参观学习的机会,帮助三剑客和中科院老专家技术中心建立了联系。一接触才知道,三剑客需要的技术,中科院的专家早就在实验室里做出来了,并且申请了专利,只是缺乏成果转化途径,一直“躺在纸上”。双方一拍即合,三剑客以30多万元价格购买了专利,花费还不到自己研发所需成本的1/10,并且规避了失败风险。

但新的困难随之出现。专利买来了,还需要进行生产线上的中试才能投产。三剑客的生产线规模大,试验一次要投入10吨原材料,成本十多万元,并且需要外聘主持试验的专家。人、财、物的问题再次出现。关键时候,又是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帮了忙。借助平台的专用中试生产线,三剑客测试15次,花费还不到3000元。

2018年底,运用相关专利技术的系列新型益生菌产品顺利投产,立刻成为三剑客转型升级的拳头产品。2019年,这家公司实现销售额2.3亿元,预计今年将达到2.6亿元。

“平台主要服务于中小食品企业的科技创新。”据漯河市科技局局长袁国亮介绍,针对中小食品企业人才、资金和设备缺乏,创新能力薄弱的现状,漯河市政府牵头,依托漯河食品职业学院建立了食品产业公共研发平台,投资2.1亿元,依靠“柔性引智”的专家库和合作的有关科研院所,可以提供科研设备共享、技术咨询、产品开发、委托测试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服务。

据悉,平台建立以来,已帮助漯河中小食品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百余项,增加企业销售收入约13亿元。

标签: 中小企业科技创新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