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个月来,因经济重启和供应链受干扰之际,一些企业很难跟上需求激增的步伐,美国通胀急升。上周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消费者价格涨幅略有放缓,但仍录得20年来高位5.4%。
不少分析师表示,通胀目前的这种胶着状态也给美联储接下来逐步退出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措施带来更多困难,退出时点、采用何种政策组合拳、效果是否能达到预期都令市场担忧。
同时,在通胀数据连续高企数月后,虽然美联储继续坚称通胀只是“暂时的”,但一些基金经理近期还是开始重新布局再通胀交易。
美联储政策容错空间小
伯明翰地区银行(Regions Bank)的首席投资官麦克奈特(Alan McKnight)称,目前,美联储主要关注的还是是否、何时以及如何首先削减每月1200亿美元的购债规模。这意味着美联储可能至少还需要一年才会首次加息,而首次加息又通常需要6~9个月的时间才会真正产生影响。
“我们最担心的是类似滞胀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增长放缓,通胀高于平均水平,而美联储也对此无能为力。”麦克奈特补充称,滞涨虽然不是他判定的基准情况,但仍是存在的风险。他的基准预测是美国今年的CPI总体年增长率降至4%左右,而实际GDP增长率为6.1%。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贡献通胀最多的某些产业的物价还将继续上升,风险因素也在累积。”在线利率信息提供商Bankrate.com的首席金融分析师麦克布莱德(Greg McBride)称,“事实上,我们估计要到2022年初才能确定通胀压力是否真的是暂时的。但如果美联储等到那时再应对则为时已晚。”
Cetera Financial Group的研究总监戈德曼(Gene Goldman)也指出,目前,美联储和债券市场似乎都在押注一种最佳政策结果,即在未来12~18个月内,美联储可以在不危及经济增长的同时“无缝”向更为紧缩的金融环境过度,且通胀将同步下降。
“滞胀是一个过于可怕的词。”他称,他看到的风险更像是一种“类滞胀情况”,即通胀不一定会急剧上升,但“美联储(在政策制定时)将处于不利地位”。
基于此,一些美联储官员近期也纷纷呼吁美联储尽快退出史无前例的量宽政策。
圣路易斯联储主席詹姆斯·布拉德(James Bullard)建议美联储推行一个比许多人预期的更快的逐渐缩减过程——从今年秋天就开始缩减,到明年3月份结束。他认为,今年通胀飙升的情况有可能会持续到2022年。
最早呼吁量化缩减的达拉斯联储主席卡普兰(Robert Kaplan)也表示,他认为美联储每月1200亿美元的资产购买计划无助于目前的经济,后者面临的是供应问题,而不是需求问题。“就像医生给经历过创伤的病人开药一样,如果你开始看到副作用,认为药物不是很有效,最好的办法是尽早开始逐渐停药。”卡普兰还认为尽早开始减少购债也可能部分缓解美联储在不久的将来加息的压力。
此外,市场还担心即使美联储在今年开始缩减购债,持续数月的进程可能也会限制其实际作用。
摩根大通的策略师、爱马仕联合投资管理公司(Federated Hermes Inc.)的投资组合经理加洛(R.J.Gallo)等都对仅仅减少购债规模就足以达到缩减量宽政策的效果提出质疑。
股票研究公司Econ Americas的董事霍奇森(Fergus Hodgson)也坦言称:“缩减购债规模仍具有扩张性。对美联储而言,风险在于将通胀预期永久化,这相当于是在玩火。”
交易员重新布局再通胀交易
而基于对美联储是否能完全管控通胀压力的担忧,一些基金经理近期已经重新开始布局再通胀交易。
瑞银全球财富管理的首席投资官(CIO)海费尔(Mark Haefele)表示,虽然我们认为通胀不会失控,但鉴于全球正顺利渡过德尔塔变异病毒的难关,瑞银目前正重新部分押注再通胀交易,投资品种包括能源股、金融股和日本股票。Mirae Asset global Investments的全球首席信息官查德哈(Rahul Chaddha)指出,近期的通胀数据似乎支持了美联储的通胀暂时论。而在中期内,美联储比起通胀更担心潜在的通货紧缩风险。因而,美联储将“乐于接受更久的较高通胀时期”,再通胀交易将在中期重新获得吸引力。
美国国债市场上周的走势也显示出投资者开始重新布局再通胀交易。在上周10年期美债发售短暂火爆后,紧随其后发售的30年期美债的招标需求却低迷,10年期美债收益率随即跃升至1个月高点。这种逆转被认为凸显出在美联储发出鹰派信号且美国国会在基础设施计划谈判方面取得了突破后,投资者已不那么看涨债市。
摩根大通策略师克拉尼威克(Marko Kolanovic)在研报中称:“我们认为债券收益率和周期股上周已触底,今年余下时间都将处于上升轨迹。”
麦克奈特更透露,为了应对潜在的滞涨风险,他已经“全面”削减了对固收资产的持有量,因为在通胀加剧、导致利率上升的环境下,“很难看到美国债券表现良好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