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经济 >

科技护肤成新潮流 化妆品贴上“量子”标签肯定是假的

“量子护肤如果宣称用了‘量子技术’肯定是假的。”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打假量子护肤品,“因为量子比较时髦,大家都喜欢挂个名。我觉得护肤品真的好的话,不需要挂量子,挂了这个肯定不是特别好的护肤品。”

据悉,量子护肤最早是由国内一家化妆品制造有限公司提出的,它宣称能够利用量子力学的震动原理,让肌肤充分吸收护肤品中的养分,使表皮层趋于平滑,并渗透肌肤基底层,从而实现真正的“冻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越来越追求新颖高效的护肤品。以量子等技术进行宣传,可以让许多消费者愿意花大价钱购买,导致越来越多的化妆品商家将自家产品贴上“量子”的标签。

事实上,量子是现代物理的重要概念,最早由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他认为某些物理量不能连续变化而只能以某一最小单位的整数倍发生变化,那这个最小的单位就叫做量子。

虚假概念层出不穷

科技护肤成新潮流

近日,《法治日报》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上输入“量子面膜”“量子美容仪”“量子护肤品”等关键词,搜索结果显示仍有多款量子产品在售,且标价涵盖高中低各个价位,其中大多保持着一定的销量。

任雨寒(化名)是某大学研究生,经常致力于尝试各种新奇的护肤产品,她使用过光子嫩肤美容仪和号称“利用了阿拉伯胶包裹技术”的水杨酸面膜等多种听起来“高大上”的护肤产品。“因为想皮肤变好,正好又有闲钱,所以买了很多。”任雨寒说。

近些年化妆品行业为了销量好,更好地宣传产品,提出了许多名义上的“新”概念,例如EGF(表皮生长因子)、干细胞以及近期热议的量子护肤品等,但最后都被相关专业人士揭穿了其伪概念的本质。

2017年,复旦大学微生物学硕士胡晓波在知乎平台发布《一网打尽护肤品中的“伪概念”》一文,称EGF分子量有6000左右,因此在护肤品里很难被吸收。作为一种多肽,也极易被降解,甚至还有致癌的风险。

2018年,“丁香医生”团队就“干细胞”发文称,没有细胞能在护肤品里存活,干细胞更不能。

2019年,中科院院士郭光灿在央视节目中公开表示,“目前没有任何一款量子产品在市场中销售,所有在卖的都是假的”。

对此,上海恒衍达律师事务所王艳辉律师说,该类概念的宣传属于虚假宣传,目前全国各地对于该类违法宣传的行为已经开展相关清查工作。根据广告法规定,虚假广告包括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规格、成分、价格等信息,以及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的情形。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其实我国现存多项法律针对化妆品伪概念进行了规范,其中《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化妆品标签禁止标注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虚假或者引人误解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标注的内容。

2019年12月25日,国家药品监管局发布的《识别化妆品违法宣称和虚假宣传》明确,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其他类似方法,施用于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人体表面,以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为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其作用温和,只是起到辅助作用。对于具有夸大效果、明示或暗示具有医疗作用、或者颇具煽动性的宣传用品,药监局提示消费者应理性对待。

化妆品或添加激素

损害健康得不偿失

据一位曾在外贸公司任职的知情人士透露,她们公司生产的电子类产品主要有洁面仪、美容仪、肩颈按摩器和筋膜枪等。“洁面仪的售价一般是7美元到8美元,因为我们是员工,所以花9.9元人民币就能拿到,那成本肯定是更加便宜的。”而从成本到售价至少高于5倍的增值,还是由于当地厂家多,为增强竞争力而降低价格的结果。

任雨寒回忆起自己买过的化妆品,称其实大多都是交了智商税,没有什么实际作用,有些甚至还起到了反效果。

据任雨寒说,她曾经花3000多元钱买过一款点阵嫩肤美容仪,号称利用点阵激光技术先损坏皮肤表层,然后再刺激皮肤表层生长,美其名曰先破后立,以此达到填平痘坑的效果。然而任雨寒使用后,不仅皮肤状态没有改善,反而引发了新的问题。“说是治疗痘坑的,结果用完皮肤贼差,我现在都变成敏感肌了,皮肤很容易红,还有点粗糙。”任雨寒说。

对此,郑宁认为,其产生的不良反应需要通过专业鉴定机构鉴定,究竟是产品质量问题、虚假宣传问题,还是因个人体质差异引起的副作用。如果构成了关系到消费者生命健康的虚假广告,那么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广告代言人应当与广告主承担连带责任。如果是产品质量问题,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要承担民事责任,并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王艳辉也说,如果能够证明皮肤受损与商家提供的美容仪存在因果关系,可以要求商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

采访中,曾使用过此类产品的消费者朱某告诉《法治日报》记者,寒假期间亲戚送了她一瓶微商产品,号称利用了量子技术。“当时我对着奶奶半边脸喷了几下,没想到皱纹真的浅了很多。我亲戚50多岁了,也没啥皱纹,说就是用这个的结果。我特别好奇里面是什么成分,但也查不到。”

对此,一位皮肤科的专业人士称,通常在短期内能看到明显效果的护肤品都含有糖皮质激素。长期使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的化妆品,停用后反而会加重皮肤过敏,出现红斑、丘疹或毛细血管扩张,可能导致皮肤产生黑斑、萎缩变薄等问题,还可能出现激素依赖性皮炎。因此,糖皮质激素也被称为“皮肤鸦片”。

据近几年国家质监局的关于化妆品的检测结果显示,最常被检出的是地塞米松和氯倍他索丙酸脂两种糖皮质激素成分。根据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地塞米松、氯倍他索丙酸酯和倍氯米松等糖皮质激素是严禁被添加进化妆品的有害成分。

郑宁说,根据《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对造成人体伤害或者有证据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化妆品,负责药品监督管理的部门可以采取责令暂停生产、经营的紧急控制措施,并发布安全警示信息。同时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广告法等规定,经营者、生产者、广告发布者可能还要承担相应民事责任。而构成犯罪的,还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市场监管任重道远

消费者需理性对待

数据显示,我国的化妆品零售规模已经从2015年的2049亿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3400亿元,增幅达到66%,显著高于其他化妆品大国。

从2018年开始化妆品市场规模加速扩大,但同时也滋生出虚假宣传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国药监局不断采取措施整治乱象。

2018年1月5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化妆品风险检测工作规程》,提出六大类化妆品将被重点监测。其中包括流通范围广、消费量大的产品、引起化妆品安全事故或受到消费者关注的产品和涉嫌虚假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的产品。

2019年,国家药监局针对EGF、干细胞等化妆品虚假概念和违法宣称进行科普,并重点监管。

2019年12月25日,国家药监局在其官方网站发布《识别化妆品违法宣称和虚假宣传》,明确指出以去除皱纹等词语为代表的绝对化词意、以纯天然等词语为代表的虚假性词意、夸大性词意、医疗术语等十类词意禁止用于化妆品宣称和宣传,严厉打击以夸张效果诱导消费者的宣传语,进一步明确化妆品领域与医疗领域的界限。

2020年6月29日国务院发布《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以规范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加强化妆品监督管理,保证化妆品质量安全,保障消费者健康,促进化妆品产业健康发展。该条例于2021年1月1日起执行。

对此,郑宁说,减少化妆品行业广告宣传中的伪概念,不仅需要市场监管部门增强执法力度,更需要行业协会提高自律意识,电商平台也需要切实履行对在售商品的监管责任。同时,政府、行业协会和媒体应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识别伪概念。

王艳辉认为,首先应当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其次要加大监管力度,化妆品市场体量大、问题多,有关部门应当配备相应数量的监管人员,并强化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还应当充分利用现代资源,增加必要的监管设备和设施,提高监管手段。同时国家应当强化工商、12315申诉平台等维权渠道的作用,让媒体和社会大众都能积极有效地参与到监管中来,形成全方位、多领域的监管网络。此外,针对目前网络销售的特殊性,还应建立全国联网型的维权体系,以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效能。

对于如何辨别化妆品伪概念,王艳辉建议,消费者在选择前应当了解化妆品的资质、成分,选择正规公司生产的符合国家各项安全标准的化妆品。在选择具有特殊功效的化妆品或美容仪器时,消费者更应慎重,提前了解相关知识,如有必要可到正规医院进行咨询后再进行购买。

标签: 化妆品贴上量子标签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