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商务部13日最新数据,1至7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535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5%,较1至6月回升了1.8个百分点,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
7月当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34.7亿元,同比增长15.8%,连续第4个月实现单月吸收外资正增长。
在疫情仍在全球持续扩散、人员流动依然受到不小限制和阻碍的当下,不少国家经济复苏缓慢,企业生产经营举步维艰。中国能在短短几个月内实现吸收外资额恢复增长,这个成绩可以说相当亮眼。
值得注意的是,外企不仅没有将产业链、供应链迁出中国,反而把中国当成了“避风港”。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至7月外商在华新设企业18838家,其中美国在华新设企业860家,日本415家,韩国849家,新加坡584家,英国296家,德国245家。
疫情之下,中国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为何不减反增?
这首先得益于中国疫情控制得力,经济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由降转升、企稳向好。不少国际组织都预测,今年中国或将是主要经济体中唯一一个实现经济增长的国家。
中国密集推出针对外企的纾困政策,帮助在华外企复工复产,也使外企坚定了在华投资的信心。
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宗长青介绍说,为稳定外资,中国建立健全了外贸外资协调机制,成立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协调推动相关部门和地方开展“一对一”服务,4个月来仅工作专班就牵头协调解决外资企业和外资重点项目防疫物资保障、上下游产业协同、高管和技术人员入境等复工复产各类问题170多项。
“我们能保证供应链不断裂,当地政府的全力支持至关重要。”施耐德电气称,得益于中国政府进行跨省市、跨区域的协调,该公司上千家供应商的复产达产都比市场整体提前了三到四周。
此外,中国在产业配套、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也令外企“割舍不下”。
施耐德电气称,在中国找到质量好、反应速度快、价格有竞争力的供应商,比在全球其他任何区域都容易。埃克森美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万立帆也表示,该公司之所以选择惠州大亚湾进行投资,缘于这里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还有良好的营商环境、透明清晰的政策法规。
尽管成果好于预期,但考虑到世界经济受到疫情严重冲击,未来中国吸收外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宗长青坦言,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持续蔓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回潮,世界经济和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显著增加,外资企业生存与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和压力。与以往相比,稳外资形势更加复杂严峻。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已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稳外资的新措施,包括给予重点外资企业金融支持,再贷款再贴现专项额度同等适用外资企业;降低外资研发中心享受优惠政策门槛,鼓励外商来华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等。
宗长青称,今后将着力解决好当前外资企业反映较为集中的融资难、人员入境难、项目实施难等问题,同时继续研究推出更多的支持政策。此外,中国还将加强外商合法权益保护,确保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同等适用各项优惠政策。
在此情况下,有理由期待,中国对投资者的“磁力”会更强。(完)
标签: 中国吸收外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