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中的蓝海,却在实践中成了困局。一面是独居、孤寡、高龄、失能的老年人对于高质量、多元化餐食需求的逐步提升;一面是养老驿站及社区餐企等助餐供给方还在艰难摸索:定价合理、多元营养的老年餐标准是什么?相对单一的老年餐来源,如何应对老年人慢性病下的多维需求?附加在“最后一公里”配送上的隐形门槛与成本,何时能够降低?
兼具“养护中心”属性的安贞里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以下简称“安贞里驿站”),能够提供助餐,是其具备专业照护能力之外的另一大市场竞争优势。在该驿站正门的右侧排布的5块牌匾中,尤以“朝阳区安贞街道安贞里社区老年餐桌”最为引人注目。
然而,面对有关部门鼓励落实的助餐服务,驿站工作人员秦浩(化名)的内心却很复杂。一方面他深知,提供助餐为养护中心积累了很多人气;但另一方面,秦浩也因无法完美协调照料老人和助餐配送,而感到“有心无力”。
赢来老年“饭粉”
又是一个阳光温暖的午后,位于朝阳区安贞里二区11号楼1层的安贞里驿站内,五六个高龄及半失能老人坐在轮椅上,一边享受着冬日午后难得的暖阳,一边和老伙伴们开心地唠着家常。
不同于部分疫情下“无人问津”的养老驿站,安贞里驿站由于还有“阳光积善养护中心”这一层身份,所以天然地更具“人气”。站内设置了很多可以收住半自理、半失能、失能失智老人的床位,驿站所辐射社区范围内不少有照护需求的老人,都愿意在此接受社区养老照料。
根据驿站门口公示的“朝阳区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主题责任清单”,该驿站提供的服务内容包括生活照料、助餐服务、助洁服务、助医服务、康复护理、照护产品等大大小小近10项。
探访安贞里驿站当日,已近花甲之年的王大爷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因为家中的老父亲高龄兼半失能,考虑到自己精力有限且照护并不专业,此前他特地将老父亲送到了安贞里驿站接受专业的照料。
专业的照护之外,能够提供助餐服务,是王大爷选择并看好安贞里驿站的主要原因。“在这里有专业的护理员和厨师负责老人的吃住及照料,老人被照顾得很好,吃得也好,我很放心。”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可以在驿站内打包外带、又能入户配送的老年餐,也为安贞里驿站积累了一部分老年“饭粉”。秦浩告诉记者,其所在驿站单日最多的送餐量在几十份,目前因疫情线下就餐被迫暂停,但外卖订单可以有条件地派送。
“我们的厨师会根据老年人的膳食特点,制作少油、低糖、低盐的营养餐食。餐标是主食加两菜一汤,有时候三菜一汤,包括送餐费在内18块钱一份,但是责任片区外的订单送不了。”秦浩介绍道。
小团队服务上千人
养老驿站提供助餐服务,是北京市最近几年鼓励的新方向。这一老人需要、政府鼓励的服务内容,也被明确写在了朝阳区待落实实事第3项:更加深化老年助餐配餐服务体系建设。
据朝阳区人民政府网站披露的信息,近年来,朝阳区民政局通过新建、改造、提升等方式,建设规范老年餐桌167个,其中由养老服务机构助餐配餐155个、老年餐配送中心配餐3个、社会餐饮企业参与助餐9个,目前已全部完成。
秦浩表示,安贞里驿站过去只为驿站托养老人助餐,如今朝阳区在探索“老年餐桌+助餐点+送餐上门”等多种形式的助餐服务模式,作为朝阳区登记在册的老年餐桌及养老驿站助餐点,安贞里驿站已经能够充分结合自身服务能力和辖区老年人口分布、用餐需求、服务半径等因素,向周边存在“吃饭难”问题的老年人提供站内就餐以及线上订餐配送入户的助餐服务。
秦浩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其所在驿站目前的团队包括1名站长、1名副站长、7名护理员以及2名厨师,共计11人,承担着养护中心内27名高龄老人的长期照护任务;在此之外,也承担着向责任片区内老人供餐及送餐的职责。
根据介绍,安贞里驿站共辐射周边四个社区,针对助餐服务划定的责任片区包括安贞里一区至四区,具体负责的服务人数在2500-2800人。
秦浩表示,按照当前责任片区内上千规模的服务人数评估,驿站的单日送餐量其实是有很大扩展空间的。但驿站整个团队的精力有限,面对繁重的社区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料任务,只要老年餐的订单量一上去,有时便会感到“分身乏术”。
“目前养护中心27个床位基本都满了,照料之外还要按时送餐,有时确实忙不过来!”秦浩表示,为了不耽误驿站正常的照护安排,所在驿站的站长及副站长往往是身兼多职,必要时还要化身外卖小哥争分夺秒去给老人送餐。
“两菜一汤加主食一共18元,为责任片区内的老年人提供免费配送,这样的餐食定价,对驿站而言几乎没有利润空间。我们现在的运营压力是非常大的。”秦浩称,尽管驿站内针对托养老人提供全天三餐供应,但老年餐外卖目前只能尽量保证送午餐。
托养照护的基因
“不同的养老驿站,‘基因’也不一样。”中关村大健康服务平台主任迟胜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每个驿站根据自身的不同“基因”,运营盈利点就会不一样。像安贞里驿站这样的养老驿站,注定了驿站的大部分精力会集中于社区老人的托养照护上。
按照秦浩的表述,因为自己所在的驿站兼具社区养护中心的属性,能为区域内失能、高龄独居以及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就近“短托长住”等居家助老服务,所以由此衍生出了常住老人餐费、日常护理费、床位费等三部分收入,这三部分业务也成为了该驿站的主要收入来源。
秦浩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目前驿站所能提供的助餐服务尚不能对他所在的驿站整体营收形成太大贡献,只能说是勉强持平。现阶段为了节约成本,自己及驿站的副站长经常会化身外卖小哥,为辖区内的老年人送餐。
在秦浩看来,“如何兼顾养护及送餐任务”以及“如何做好收支平衡”,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驿站需要面临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