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与此同时,全球也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疫情影响趋于复杂,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的“割裂”程度明显加深,全球经济和贸易格局面临重大重构。
之所以出现上述挑战,一是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不断放缓,各国政策刺激越来越难取得效果,过去几十年各国在全球化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开始显现,世界经济进入动能转换的换挡期。虽然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但全球经济受少数发达国家为首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影响,正呈现愈演愈烈的“割裂”态势,国际贸易壁垒不断提高,贸易规则变化加剧,贸易摩擦和制裁不断出现,国际投资活动受到限制等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参与全球竞争的重大挑战。
二是疫情加剧了“换档期”阵痛,各国之间的人员流动、货物流通、资金流转都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贸易规则面临重构,产业空间面临转移,全球需求不断萎缩,供应链重组不断加快,数字技术对贸易方式的影响不断加大,物流成本不断高企,这一系列贸易领域的变化使得我国外贸企业出现了短暂的客商减少、跳单、利润下滑等问题。
正确判断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球经济合作的变化趋势,在百年变局中抢占全球贸易新高地,力争突破疫情和贸易垄断对我国的“卡脖子”瓶颈,对“十四五”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后疫情时代,我国应积极从以下方面寻求在全球贸易新格局中的角色转变和地位突破。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从全球制造向全球创造转变。“价值优势”将取代“成本优势”将成为新时期全球贸易的主旋律。伴随着全球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基于制造业成本和效益的国际产业合作体系已经出现了松散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比较优势也在发生急剧变化。中国在疫情中的防控和物资保障的得力表现,充分显示了中国制度和中国制造的巨大优势,也使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与此同时,国内企业应加快从初级制造和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转向高附加值的产品输出,积极寻求贸易结构的不断优化,寻求外贸价值创新点,提高自身在国际合作中的话语权。
从贸易规则的角度,从跟随规则向制定规则转变。尽管发达经济体通过多种路径力图主导和推动全球贸易规则向着不利于我国的方向发展,但中国经济是大海,不是小池塘!我国通过构建以国内大市场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流通新格局,正在显示出作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的强大韧性和巨大发展潜力。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参与全球贸易规则的制定,“一带一路”成效显著,中欧班列广受赞誉,自贸区、自贸港建设不断提速,跨境电商增速迅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连办,特别是在数字货币、数字贸易等方面,这些都是全球贸易新格局下的“中国贡献”。后疫情时代,企业应积极拥抱外贸领域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服务创新、业态创新、模式创新,不断拓展外贸发展新空间。
从国际循环的角度,从出口为主向进出口融合转变。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的延伸,国内大循环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坚实基础。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发展,我国经济快速成长,国内大循环的条件和基础日益完善。从需求潜力看,我国已经形成拥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全球最大最有潜力市场,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呈现持续升级的态势,规模巨大的国内市场正在爆发勃勃生机。全球疫情肆虐之下,我国率先实现对疫情的有效管控,投资、出口、消费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为我国外贸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因此,未来外贸与内贸相融合,以国内大市场为依托,以国内国际融合为目标,不断吸引全球商品和资源要素为企业创新服务,力争打造外贸企业新的国际竞争优势,是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转变。
从贸易内容的角度,从商品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变。传统全球贸易内容主要以实体商品为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传统贸易内容被服务贸易大大拓展,众多新型的国际贸易内容不断涌现:如信息、医疗、教育、金融、游戏、娱乐等;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为服务贸易插上了翅膀,服务贸易不受疫情、时空、国别限制的特性,使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交易效率大大提高。伴随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因此,未来外贸企业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能力,在外贸各环节中推动由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发展转型,从高能耗、低附加值、重污染的加工商品向低能耗、高附加值、无污染的服务贸易转变。
从贸易方式的角度,从线下贸易向线上贸易转变。当前,全球已迈入数字经济时代,在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全球、经济发展困难重重的背景下,数字经济拓展了国际贸易的深度与广度,贸易数字化进程不断加快,数字贸易已成为国际贸易新模式,成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途径。我国在数字贸易上创新不断,数字口岸、数字关检、数字金融等数字监管不断完善,外贸企业可以快速便捷地突破“时空限制”,商品一体化、金融一体化、服务一体化的“全球经济数字一体化格局”正在形成。外贸企业应不断尝试拓展国际新兴消费市场,深耕品牌化市场和线上市场,探索海外直邮、海外仓、跨境电商等线上贸易方式,缩短贸易链条和服务链条,提升国内商品在国际消费市场的话语权。
(作者系浙江工商大学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