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在新冠疫情的封锁下遭受了巨大打击,但依然可见其韧性——虽然迄今尚未完全恢复,但与世界大部分地区相比,在高速数字化变革的驱动下,中国不会长期陷于经济衰退。
中国的数字经济在疫情之前就发展强劲。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的规模达31.3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4.73万亿美元),约占GDP的34.8%。这个数字虽然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但显示了它以高于名义GDP的增长速度在实现快速扩张,而新冠疫情危机又加剧了这一趋势。
虽然疫情使一些企业和产业受损,但也极大地催化了数字科技的应用。人们足不出户,坐拥京东、美团、饿了么和拼多多等互联网服务,就可以购买粮油、蔬菜和生活必需品。校园关闭后,学校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即转型到线上教学,企业也在充分利用数字科技来实现云办公、维持运营。
科技让疫情封锁期间的生活得以维系,也规避了公共健康风险,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都采用了健康码,它可以让有关部门追溯和降低疫情风险。不仅是旅途中,在学校、公司和其他场景,这种溯源方式对于避免疫情暴发及其带来的对经济的破坏性封锁,都至关重要。
新型数字科技在健康领域还在不断延展,并正在改变医疗产业。除了线上购买药物的普及,远程会诊平台也在蓬勃发展,这都为新的产业模式奠定了基础。随着5G网络覆盖的增加,远程会诊,包括确诊、转院、预约和健康管理等服务,都会得到广泛应用。对于身处偏远地带、缺乏优质医疗资源的人们来说,这些技术意义非凡。
科技也促进了医疗健康领域的科研发展。华为推出的医疗智能App“EIhealth”用于病毒基因组研究、抗毒药物研发和抗疫医疗影像分析,加速了新冠肺炎治疗方案和疫苗研发,以及病毒检测速度。
金融领域也经历着类似的数字化转变。截至3月底,中国手机银行App用户已达5.62亿,是短视频和购物之后排名第三的基于用户群的手机应用,月活用户达5000万。数字科技让银行业务办理更便利,也使金融机构的服务得到了拓展。商业银行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分布式计算架构技术,大大改善了为小微企业和普通家庭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互联网金融科技企业也取得了相似的成就。
数字经济的发展还创造了非凡的就业机会,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创造了1.91亿个就业岗位,占当年总就业人数的四分之一,同比增长11.5%。
这一领域的受益人主要是受教育程度较好的年轻人。他们有更多机会以独立、专业的态度,在新兴的零工经济中崭露头角。数字化给新增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弹性,正因如此,虽然近年来中国的GDP增速放缓,但城镇失业率并未有明显上升。
尽管中国在一些核心技术领域还相对落后,但不可否认其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巨大成就。这一进程在未来还会延续甚至加速,尤其是依托于政府的“新基建”投资计划,包括加快5G网络覆盖和建设数据中心等。今年中国极有可能是世界上唯一的经济实现正增长的经济体,这主要得益于十年来对科技驱动经济结构转变的巨大投入。
标签: 数字科技正在改变医疗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