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关注 >

女孩作文被批"负能量"后坠亡 坠楼学生家长质疑

上星期在家长群里传一条社会新闻,也是悲剧。孩子轻生,家校反目,各执一词,舆情沸腾。 据潇湘晨报6月13日报道,6月4日,江苏常州一小学学生在上完两节作文课后,跑出教室翻越栏杆坠楼身亡。

坠楼学生家长质疑,老师给孩子作文批示“传递负能量”,以及去年曾打过孩子耳光,与孩子的死之间或有关联,希望学校或公安机关能够调查出孩子坠楼的原因。

小学生作文被批负能量后坠亡:这老师到底咋改的

这时候第一时间随便写点东西,多弄点感叹号,不管是喊“给孩子一个公道!”还是写“当老师越来越难!”,都是很容易出爆文的。 我只说在我专业范围里的事。 比如,作文。那个被认为“悲剧导火索”的作文。 批改本身和悲剧很难有直接关系,不然尊师重教就无从谈起。但批改肯定和老师的水平有关系。 所以,我只说这个层面的关系。 ****** 被晒出来的作文是《<三打白骨精>读后感》,特别简单的一个题目: 孩子被要求订正的内容相当多,红笔圈画,红笔订正,完全是一个“重写”的标准。 如果单单从红笔的量上来看,我们几乎认为这是一个“细致负责”的老师——每一句都在看,每个字都在抠,每一段都要改,这同样也颇费精力,远比那些只写一个“阅”字的老师认真的多。 但这恰恰是改作文的第一个忌讳——不能乱圈。 我以前批改作文时(甚至现在改同事文档时),一般只圈画错别字和语句不通、逻辑不顺、有明显谬误的地方,例如,《西游记》不是罗贯中写的,这个我肯定会圈出来。但偏偏这个,老师没圈。这就很奇怪了。 其他有什么看不惯的,如果是成体系的,一般会在页边做批注。 这倒不全是出于尊重,而是出于页面的整洁、修改的方便以及阅读的完整性。 但这位老师下笔很猛,呼啦啦地圈,而且把不少形容词都做了删除标记——几乎是一个缩句的要求。但这个要求是不是“读后感”的硬要求?比如“寻女儿的老太太”,为什么“寻女儿”在读后感里是不许使用的? 很费解。 其实,就算觉得啰嗦,照抄的比例过大,觉得孩子在“鸡贼式偷懒”,一般的做法也是画一个大括号,在左边写“抄得太多”或者“不够概括”,然后再让孩子写一遍。 他就会知道,哦,原来不是那些形容词不符合读后感的要求,而是我抄的太多了。 你得告诉他,这是一个占比问题:如果你的读后感写了一两千字,这样概括也没毛病;如果它占比50%,就不是读后感,而是摘抄了。 作文批改,要紧的是“把问题说明白”。 第二个忌讳,网上讨论很多了,左上角的那个“传递正能量”。 被老师批评“不够正能量”的语句是: 不要被表面的样子、虚情假意伪善的一面所蒙骗。如今的社会里,有人表面看着善良,可内心却是阴暗的。他们会利用很多各种各样的卑鄙手段和阴谋诡计,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这段话……算“不够正能量”吗?这不是一个常见的警示吗?只有把“有人”改成“所有人”,才勉强能算以偏概全的“负能量”。 退一万步说,就算是“负能量”,但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读后感啊。读后感这东西,用鲁迅先生的话是这样说的: 同样一本《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就是读后感的价值。就算是《西游记》,看出一点悲观的宿命论也很合理,不然就没有《大话西游》。 读完政府工作报告都能提意见,写读后感倒不能有多角度理解,实在有点古怪。就算从文章中窥见一些孩子的心理情绪问题,也应该放下文章单独找孩子谈话,而不是要求他“不能把这种想法写下来”。 我只是觉得这段太单薄了,需要用更多事例补充,而不是“需要正能量”。 不然天下只有通稿,哪有什么文学。 至于“正能量”,我是这么理解的: “正能量”,就跟甲方说“高端一点,质感好一点”一样,着实不是适合读后感的批改词。 你看,后来孩子非常勉力地按照老师的指导编了一个事例,每一句都写得相当艰涩,越改越惨,对作文肯定越来越恨。显然,靠这种硬引导肯定不行。 第三个忌讳,其实是我最在意的: 有两张作文纸被撕掉了。 可能有很多家长都在气头上做过这件事,但我一直对这个做法有着高度的反感。尤其是作文,这种反感可以达到极致。 原因只有四个字:敬惜字纸。 那些落下笔墨的纸张,除了作者自己,其他人都没有把它团一团扔纸篓的资格。 这是一个特别特别老的规矩。 俗话说,“不惜字纸,如不敬神佛”。但可惜的是,总有人会忘记。 我小时候练书法,也有顽劣的时候。先生看我那些龙飞凤舞的墨涂涂,愠怒之余又不无惋惜。“哎呀,真是可惜了这些纸,罪过罪过。” 他并没有愤怒地把纸扔掉,而是颇为恭敬地折好,再拿出一张新的,站在一旁盯着我们。 几次一来,我们便有些惭愧,遇到纸张也肃穆了起来,字也自然写得好了。 这种对字纸的敬重感,是写作时非常重要的东西。你越敬重,孩子越重视,越能减少随意。我们要把这种感觉传递给孩子。你一撕,这种敬重感就被撕掉了,剩下的边缘,透的都是戾气。 更何况,留着这“不认真、胡乱写”的两页,至少也是一种复盘和对照——“撕”在教育体系里,实在缺乏意义。 ****** 悲剧确实让人痛惜,“讨一个公道”也不是我的定位。我又没采访当事人。我只能说说作文。 那篇读后感,实事求是讲,并没有家长和网友所提到的高度——毕竟它连作者都搞错了,可见没有认真读——从排篇布局讲,也是达到“重写”标准的——毕竟那个“感”连三分之一都没有,就算说了点社会现实,也太单薄了。我冒着挨骂的风险说一句:为了批评老师,去拔高作文,那就很自媒体,而不是语文教育了。 但这位老师的批改方式—— 着实不算会教作文啊。

标签: 女孩作文被批负能量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