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基层全科医生,缺公卫顶尖人才
疫情大考之后,谁来做追病毒的人
保护过别人的人,也亟须人们保护。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如何“保护”公共卫生人才队伍,是这次全国两会上多位代表委员关心的重要话题。他们关心的是,该如何构建一支以临床医生、疾控人员、全科医生为主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者队伍。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曾经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在武汉待了51天,指导社区防控。
吴浩记得刚到武汉的时候还有人在无序流动,“涉疫的生活垃圾也没有处理好”。后来,他带领成员,走遍500多个小区、16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梳理了1275条问题和建议,发给中央指导组。
吴浩说,那时候只有那些既懂临床又懂社区公卫的基层全科医生才能应对眼前的状况。但疫情照出的医疗人才队伍现状是,缺少基层全科医生,更缺公卫的顶尖人才。
《2019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18年底,我国经不同培养模式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总数30.9万人,不及临床医生总数的9%,每1万人拥有全科医生2.2人。“发达国家全科医生数普遍接近临床医生总数的30%,甚至达到50%及以上。”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副校长王松灵说,在这30.9万名全科医生中,通过转岗培训获得资质的接近半数,且在岗的全科医生学历偏低、对疾病的诊治与防控能力不足。
5月21日下午,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表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要的是注重医防结合。“只有医防融合起来,才能更有力地应对重大挑战”。
相比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公卫人才培养更加艰难。在此之前,教育部就表示今年扩招硕士研究生18.9万人,其中包括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部分学校以1:1比例扩招学生。
但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说,他调研发现:不少学校对这一消息“喜忧参半”——“喜的是国家开始重视公卫人才队伍的建设,忧的是一些学校没有那么多专业老师”。
如今是北京市社区卫生首席专家的吴浩用“锦上添花”“默默无闻”形容公卫这份职业。吴浩记得,武汉最早一批感染的3000多人里有60%是社区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但没有太多人关注”。
公卫人才培养的关键,他认为是“给予足够的尊重”,“让不同的职业都有各自的发展空间与职业地位,否则再培养也要流失”。
在熊思东看来,公卫人才的培养需要多学科多层次的交叉,综合性大学应该利用多学科优势,培养复合型公卫人才,“不仅是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还有应急管理,在学制上也不能简单地相加,而是要把实践能力和岗位胜任力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主流方向”。
在吴浩看来,未来需要建立不同的人才评价体系,让人才结构更合理,“我们需要做研究的人,也需要专门干临床的人”。
“评价体系是指挥棒,每种人才都很重要,但大家需要了解对方,比如疾控人员要到社区接受锻炼,临床的也要到疾控部门学习统计学和流调等基本知识,有一个预警意识。”吴浩说。
标签: 社区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