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县域商业体系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促进农村消费的重要举措。近日,四川省商务厅等17部门联合印发《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实施方案(2022年-2025年)》,结合四川实际,进一步强化县域商业体系作为连接居民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功能作用,提高县域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强载体壮主体
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在《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商务部等17部门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商务部等15部门办公厅(室)<关于印发县域商业建设指南>的通知》等文件中均提到,要加强县域商业发展,推动农村消费提质扩容。
对此,四川以完善县域商业载体和壮大县城商业市场主体为抓手,强化县域商品与服务供给。《方案》指出,到2025年,四川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数量不少于400个,乡镇商贸站数量不少于2200个,新设和升级改造村级商业网点不少于10000个,每个行政村原则上应至少有1家农村便利店,经营农产品的公益性市场地市级覆盖率超过全国同期水平。
“加快县域商业市场主体培育,将线上线下融合、功能互补、差异化经营作为切入点,力争形成一批县域本土龙头商贸流通企业。”四川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商业体系建设机制取得新成效为目标,建立全省县域数字商业统一运营平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持续稳定经营的运营模式。
根据因地制宜扩大运营成效,四川致力打造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省域范例样本。通过科学确定各类商业网点规模、布局、业态结构和服务功能,实现十分钟生活圈居住区配套建设菜市场或生鲜超市,整体提升县城商业综合服务和辐射带动能力,按照“空间集中、功能集约”原则,加强资源整合,支持农村电商服务站点、邮政综合便民服务站、村邮站等多站合一,在保证农村商业体系布局合理的前提下,提倡“一点多用、一店多能”。
中小商贸企业经由特色化、差异化的经营道路,以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转化为县域本土商贸企业的特有优势,四川借助“大园区+小业主+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民”“农户+合作社(基层供销社)”等模式,催生一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结合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开展强链补链行动计划,推动知名电商平台和大型流通连锁企业下沉布局,提升乡镇连锁超市的覆盖率,扩展农村地区营销网络。
降成本优模式
县域商业体系不仅是有没有的问题,还在于好不好、快不快。近年来,四川初步构建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县域三级商业体系,分层、分类、分步深入开展“三个一批”改造升级工程,全省183个县(市、区)县域综合服务中心近400个,县级物流配送中心超800个,乡镇中心和村级便民商店超6万个。
随着物流枢纽加速成网,四川整合邮政、快递、物流、商贸流通、农资等资源,打造了“金通工程·天府交邮通”农村寄递物流品牌,利用“互联网+物流”,盘活农村社会闲置运力,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先后在127个县(市)开展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建成了电商服务站点1.37万个,数量居全国第二。
“积极探索集采集配模式,降低县域商业网点进货成本,叠加数字赋能、特许经营资质赋能、快递业务赋能等,以商贸流通利润回补农村物流亏损,打通农村物流毛细血管,探索出‘商贸+物流’四川模式。”四川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在推动县域物流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四川在120多个县(市、区)新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冷藏设施,冷链物流规模和标准化水平位居西部前列。为进一步补齐冷链物流作为现代农业物流的短板,四川正逐步完善“骨干基地-物流园区-分拨中心-配送网点”四级冷链物流功能布局,引导邮政企业依托快递物流园区建设冷链仓储设施,提升末端冷链配送能力。
四川多措并举改善县域商业发展环境,多元化的优质服务供给满足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发展。
“结合乡村振兴大势头,通过拓展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为村民提供赋能增收的渠道。”成都市东部新区丹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段有根表示。
围绕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扩容“川字号”农产品外销增收通道,四川聚焦消费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整合全省县域数字商业运营平台,推动大型企业开展供应链赋能,不断开展经营业态模式创新行动,切实打通县域商业产供销堵点,提高供应链整体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