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小微企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随着各项政策陆续落地见效,中小企业信心不断恢复,今年1月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为89.4,按可比口径环比上升0.2点,连续3个月上升。
在今年中国经济发展或将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背景下,国家对多个行业的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仍在持续升温继续加码2月18日,《关于印发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和《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印发,18项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具体政策和43项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硬招实招一并推出。
中小微企业发展态势如何?种种支持政策能够带来多大利好?未来企业还需做好哪些工作以迎来更好的发展?
中小企业发展趋势良好
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今年1月份,分行业看,工业、交通运输邮政仓储业、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分别比去年12月上升0.4、0.3、0.6和0.4点,连续两个月回升或持平;反映企业信心的宏观经济感受指数为98.6,比去年12月上升0.5点。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的调查显示,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的政策取向和力度之后,中小企业的信心不断恢复。与此同时,各项助企纾困政策也落地见效,大宗原材料价格出现回调,中小企业扩大生产的积极性有所回升,投资需求正在逐步释放,从而带动了分行业指数中的宏观经济感受指数、综合经营指数、效益指数等都有了比较明显的回升。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秘书长谢极表示,近三个月来,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指数连续上升,显示出中小企业发展趋势良好。在严峻复杂的环境和疫情防控环境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尤为来之不易。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分析,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一些中小微企业面临着生存危机,需要各方通过助企纾困政策帮助其渡过难关。特别是面对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中小微企业往往因市场萎缩导致获客难度加大,营业收入将减少,加上上游成本推升,挤压其利润,企业的现金流更加紧张。
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支持政策已经发力,并取得一定成效。在金融支持方面,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用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包括小微型企业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和小微企业主贷款余额合计首次突破50万亿元。
“为避免大量中小微企业停工歇业或关门倒闭,政府、金融机构乃至大型企业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刘向东说,这样才能让遇到困难的中小微企业继续存续经营下去,同时需要通过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政府采购、市场对接等各种助企纾困政策以及深化放管服改革,有效释放中小微企业的活力,营造更有利于其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的市场环境,直到受疫情等外部冲击对中小微企业造成的影响消失。
既要“输血”也要“练内功”
今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要推动中小微企业活力进一步释放,既需要国家政策面的支持,也需要企业持续增强内功。
从政策面看,2月1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当前工业经济稳定恢复态势仍不牢固,服务业因受疫情等影响存在一些特殊困难行业,近期要抓紧出台措施,加大帮扶力度”。仅隔2天,支持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实招和硬招就落地了。
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缓税政策延续实施6个月,降低企业社保负担,引导金融系统向实体经济让利,做好铁矿石、化肥等重要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保供稳价……18项政策聚焦工业企业“痛点”开出“药方”。
服务业政策则明确指出,2022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域内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承租国有房屋,2022年减免6个月租金,其他地区减免3个月租金。因减免租金影响国有企事业单位业绩的,在考核中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认可。
“18项工业政策的着力点是进一步做好预调微调和跨周期调节,着力解决制约工业经济运行中的掣肘问题,确保全年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43项服务业政策的着力点是支持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恢复发展,保持全年服务业运行稳定,更好发挥服务业作为就业最大‘容纳器’的功能。”国家发展改革委秘书长赵辰昕在国新办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面对经济发展中的三重压力,中小微企业不能单纯依赖政策‘输血’,而且要不断练好内功,增强自身抗风险的能力。”刘向东建言,企业一要加快数字化转型,增强获客能力,提高满足市场需求的适配能力。二要积极开拓创新,持续优化生产经营能力,通过降本增效对冲上游成本抬升的冲击,并采取多种措施消化原材料短缺等供应链中断冲击。三要积极抱团取暖,优化产业链及其配套体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主动参与畅通经济循环,消除经济运行中的各种梗阻,主动抓住扩大内需和外需市场的机会,包括参与基建投资市场、利用RCEP等规则拓展区域市场、全面推动区域经济预期好转。四要增强对风险的识别预警预示能力,及早开启危机应对模式,把外部冲击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甚至化危为机做到逆势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