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煤炭价格出现大幅上涨,对工业企业用电和居民生活均造成重要影响,为防范煤价过高产生的负面效应升级,决策层在决定增产后又连续出手干预,备受关注。
继此前按照《价格法》及制止牟取暴利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出手干预后,国家发改委10月25日晚发布消息显示,近日国家发改委赴中央企业调研推动煤炭增产增供工作。同日,国家发改委依规对煤炭等能源价格指数行为启动评估和合规性审查,以遏制投机炒作导致的煤炭价格上涨,同时发文称依法加强对煤炭中长期合同履约信用监管。
今年的煤价确实疯狂,从期货市场看,郑商所动力煤主力合约从年初的600元/吨一路上涨至10月19日的近2000元/吨,虽然在监管出手后近几日连续下挫,但涨幅至今仍有一倍左右。现货价格类似,今冬来临之际北方居民购买取暖用煤已从去年的800元/吨上涨至2000元/吨左右。在监管层出手后,日前国家能源集团和晋能集团承诺港口价不高于1800元/吨,大同、朔州、蒙东、鄂尔多斯、榆林等地多处煤矿主动降低煤炭坑口销售价格,降价幅度均在100元/吨以上,最高降价达到360元/吨,可见宏观调控在现货端初见成效。
煤炭是重要基础性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大、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且基本依靠国内生产、主产地集中。监管部门按照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干预,力促煤价回到合理区间,对于防范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过快冲击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十分必要。
需要指出的是,煤炭只是今年以来大幅上涨的大宗商品之一,由于影响最大备受重视。其实,年内上涨飞快的大宗商品不在少数,且已对经济产生了不小的影响。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持续上行,9月PPI同比上涨10.7%,分类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行业价格涨幅超过20%。
大宗商品一般都作为工业企业的原材料,原材料的上涨让中下游企业成本飙升,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食品制造业、纺织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下游行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速已经由今年1~2月的68%、143%和300%分别降至10%、2%和25%。照此速度,部分下游行业企业有可能将很快出现亏损。相比之下,上游资源类行业利润累计同比大增,“冰火两重天”的态势类似于煤炭开采业与发电企业的差别。而且,下游企业经营压力大并不能随便转移到终端消费品上,这从今年以来连续扩大的PPI与CPI剪刀差可见一斑。
众所周知,中下游企业聚集了大量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吸纳了大量的就业,经营压力加大对经济社会的可能产生的冲击不容小觑,也值得决策层予以重视。
从导致上游原材料大幅上涨的原因来看,部分资源上涨的主因是限产,有必要根据经济情势的发展优化相关政策。限产是此前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下提出,如果能源供应出现问题,理应适时优化。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日前主持召开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时所言,供给短缺是最大的能源不安全,必须以保障安全为前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此外,对于类似国际原油上涨这样的因素,虽然难以左右价格,但可以有针对性地减税缓解相关企业成本上涨压力。
必须承认,年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已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不小影响,为防范更大的冲击出现,有必要对涨幅过快的资源进行干预,包括但不仅限于增产、价格干预及有针对性地为成本上涨过快企业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