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18日发布2021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23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18.3%,两年平均增长5.0%;二季度同比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三季度同比增长4.9%,两年平均增长4.9%。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2%。
如何看待前三季度中国经济总体表现?洪涝灾害对秋粮生产影响几何?能源供应后期走势如何?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能否顺利完成?在10月18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对多个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高于6%以上的预期目标
受上年同期基数抬升影响,以及疫情汛情的冲击,前三季度经济同比增速比上半年有所回落,但环比延续扩张势头,两年平均增速仍保持较快增长。总体来看,我国经济发展还是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付凌晖分析称,主要宏观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经济恢复态势持续。一是经济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高于6%以上的预期目标。二是就业基本稳定。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04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95%。三是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6%,低于3%左右的预期目标。四是国际收支继续改善。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顺差同比扩大23.7%。
此外,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发展质量效益提升。一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前三季度,制造业增加值比重为27.4%,比上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二是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前三季度,最终消费贡献率为64.8%,比上半年提高3.1个百分点。三是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四是企业利润较快增长。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49.5%。
付凌晖说,进入三季度以后,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全球疫情扩散蔓延,世界经济恢复势头有所放缓,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国内部分地区受到疫情、汛情的多重冲击,经济转型调整压力有所显现。面对复杂局面,各地区、各部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实施宏观政策,国民经济保持了恢复态势。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就业基本稳定,民生继续改善,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质量效益持续提升,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
煤炭、电力供应偏紧状况将缓解
今年以来,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煤炭、天然气、原油价格也屡创新高,国内电力和煤炭供应偏紧,多种因素导致近期部分地方出现了限电现象,对正常的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此,中央高度重视,近期国务院常务会对进一步做好能源的生产供应工作作出了部署和安排,相关部门积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迅速出台了一系列改革和保供稳价措施。
“随着相关措施的逐步落地见效,煤炭、电力供应偏紧的状况将会得到缓解,对经济运行的制约也会降低。从9月份情况看,电力生产增速也有所加快。总的看,能源供应偏紧是阶段性的,对经济的影响是可控的。”付凌晖说。
付凌晖还指出,从近期看,由于国际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国内部分原材料供应偏紧,PPI有可能还会高位运行。但是从中长期看,随着全球能源供给和海运情况逐步改善,国内产品供给增加,PPI有望逐步回稳。还要看到,面对PPI涨幅扩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等情况,相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保供稳价,效果也会逐步显现。从一些领域来看,三季度,钢铁和有色行业价格涨幅比二季度分别回落了3.3和3.8个百分点。
洪涝灾害会否影响全国秋粮收成?
近期山西省遭遇了严重的洪涝灾害,是否会对全国的秋粮生产带来影响?
付凌晖表示,粮食生产形势总体较好。尽管部分地区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从全国范围看,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总体上还是较为适宜的,田间管理和减灾措施也是有力的。今年夏粮和早稻实现了双增产,合计增产2.2%。随着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加大,种植效益也在提升,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有所增强。今年秋粮播种面积明显扩大,其中高产作物玉米增加较多。总体来看,秋粮有望实现较好的收成,有利于全年丰收。
另外,今年以来,生猪生产持续恢复,产能持续扩大,相关价格出现了下降。对于未来猪肉价格走势,付凌晖表示,总的来看,下阶段,随着一些地区肉类腌制的需求持续增加,加上元旦、春节节日消费的提振作用,猪肉消费需求会有所增加。同时,年内中央第二轮的冻猪肉收储即将启动,这些都有利于猪肉价格稳定。
从未来发展看,当前生猪生产的规模化养殖在不断提高。这些规模化的企业,对于把握市场的变化以及防范和应对市场波动风险能力在提高。面向生猪市场,国家调控的机制也在不断完善,这些都有利于生猪生产的稳定。
有能力有条件完成全年预期目标任务
展望全年经济走势,付凌晖认为,尽管三季度经济增速受到疫情、汛情以及基数升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所回落,但我国经济发展还是表现出了强大的韧性和活力。“总的看,经济持续恢复、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态势不断改变,有能力有条件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任务。”。
一是经济恢复有支撑。从消费来看,就业基本稳定,居民收入持续增加,有利于消费能力增强。从投资看,企业效益保持较快增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也会持续显效,有助于制造业投资总体改善。一系列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政府专项债发行进度加快,有利于基础设施投资的增长。从进出口看,世界经济总体复苏,我国产业体系完整,配套能力强,企业能够灵活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变化,出口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二是产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尽管受到疫情、汛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产业提质升级的态势没有发生改变。前三季度,规上工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集成电路、工业机器人产量也是大幅增长。现代服务业增势较好,前三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3%。随着我国经济持续恢复,推动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我国产业将继续保持向好发展。
三是创新驱动持续增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中,中国的排名是第12位,比上年提高2位。创新投入持续增加。随着我国创新环境优化,创新支持政策完善,将进一步促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投入增加。创新活力加快释放。前三季度,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2%,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20.1%,新能源产品和智能产品产量大幅增长。
付凌晖还表示,当前,我国财政实力不断增强,货币政策仍然有较大空间,能够及时根据形势变化推出有力措施,促进经济稳定运行。“比如说,针对主要经济体可能的货币政策调整,今年以来,金融管理部门已经提前作出了一些政策安排,降低了发达经济体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外溢冲击。”
“主要国际组织预期2021年中国经济仍然能够保持在8%左右较高的增速,这个速度不仅高于全球平均增速,也高于主要经济体的增速,体现出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看好,也说明中国经济具有强劲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付凌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