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以沪深300为代表的白马蓝筹股整体走势偏弱,而以中证1000为代表的中小盘股整体走势强劲,市场风格转换较为明显。截至16日收盘,沪深300年内下跌5.19%,而中证1000指数年内大涨13.87%,两者走势可谓迥然不同。
从上市交易所来看,中证1000指数成份股中387只为沪市个股,占指数权重的37.2%;613只为深市股票,占指数权重62.8%。从上市板块来看,科创板和创业板成份股数量分别为41只和248只,权重合计占比超1/3。
从行业分布来看,中证1000成份股行业分布均衡,包括电子、基础化工、计算机、新能源、国防军工等。其十大权重股占比在1000只股票中仅为5.56%,个股分布十分均衡,风险也在一定程度上被分散。
根据统计,上证指数年内上涨1.27%,深成指年内上涨1.54%,沪深300年内下跌5.19%,中证500上涨10.76%,创业板指数上涨11.3%。创业板虽然跑赢了上证指数、沪深300等,但涨幅也小于中证1000指数。
值得一提的是,代表更多中小盘股的国证2000指数年内上涨17.18%,在各大指数中走势最为强劲。由此不难看出,今年中小市值个股整体跑赢大盘股。
在今年的中小盘风格之前,市场已连续5年呈现大盘风格。
对此,天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刘晨明分析称,当下中小盘风格来自:一是复苏后半段,中小市值业绩弹性更大。二是业绩收敛驱动极致估值分化修正。三是存量经济向增量经济过渡,新兴经济高增长。
在粤开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看来,在出口保持相对韧性、服务可选消费回温等因素影响下,中小市值股仍存在结构性机会。“一是要自下而上,中小市值企业业绩较不稳定,投资者应剔除基数效应扰动,关注业绩是否向好、可持续;二是可以关注基金经理的重仓股;三是可以通过PEG等指标寻找性价比较高的优质中小市值股票。”她表示。
展望后市,刘晨明认为,从相对业绩趋势和股债收益差性价比两个角度来看,至少在今年内仍偏向中小盘风格。但由于宏观和产业背景的差异,大概率不会出现如同美股“漂亮50”泡沫破灭之后数年的小盘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