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济南事件背后深层原因是大卖场生存艰难
8月16日,“济南大润发发臭隔夜肉洗了再卖”相关话题冲上微博热搜。为此,记者昨日实地走访广州大润发门店,发现店内如常销售生鲜猪肉,工作人员表示会采取休市前打折、卖不出则销毁的方式处理生鲜肉类,“不可能有‘隔夜肉’”。行业内专家认为,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随着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变化、社区生鲜业态的爆发,大卖场生存越发艰难,转型迫在眉睫。
打折、销毁肉类“日清”
目前,大润发在广州有5家门店。新快报记者昨日来到天河大润发欧尚奥体店,在肉品区,记者看到有不少顾客正在挑选生鲜猪肉产品。据了解,大润发欧尚奥体店目前供应两种猪肉,分别是自营猪肉和壹号土猪,目前未销售济南门店“出事”的肉馅或灌肠制品。“货多我们就会提前打折,反正当天的肉当天要处理完。”切肉师傅告诉记者,“广东的顾客特别注重食品要新鲜,(猪肉)第二天颜色就会不一样了,肯定不能留的。”
该门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超市的猪肉每天五点半进场,进场前要检查检验合格证等证明,每天还有市场监管部门指定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抽样检测。”晚上,超市会根据现场人流量和库存量情况进行阶梯性打折。“当天没有售完的肉必须报废处理。实在卖不完的只能销毁,我们的销毁流程是在监控下进行的,每个商品逐个扫描报废。”
有报道称,超市“臭肉”多半源于顾客拿走又弃购的肉,因长时间离开肉品柜台而腐败变质。对此,大润发工作人员表示,“超市安排人员每半小时或一小时对结账柜台等进行巡视,对弃购商品进行回收,会根据包装时间等鉴定它们能不能再进行销售。”
大卖场转型迫在眉睫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道,大润发此次事件背后体现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新生代的消费思维和消费行为发生了变化,加上疫情转变了消费习惯,社区团购迅速扩张、传统超市大卖场人流量、销量“双降”,“整个行业业态发生了变化”。近年来,包括家乐福、卜蜂莲花、华润万家等在内的多家线下大卖场加速收缩,频频传出闭店消息。
在此情况下,大卖场巨头们纷纷出招自救。2017年,阿里巴巴斥资504亿元收购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股权,此后大润发开始了全面数字化改造,并接入了阿里旗下的饿了么、淘鲜达和天猫超市等业务。数据显示,2020年,高鑫零售实现营业收入954.86亿元,同比增长0.1%;实现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28.72亿元,同比增长1.3%,是为数不多保持正增长的连锁超市,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大润发线上订单暴涨,是平时的4倍左右。
除了大润发外,沃尔玛、家乐福也不约而同牵手本土互联网巨头布局线上业务,沃尔玛选择入股京东,开通京东到家,同时与达达集团联手推出以仓配一体化为核心的云仓业务。而“卖盘”苏宁的家乐福则在今年1月推出了零售云服务平台。8月6日,家乐福华南区首家、全国第二家乐福零售云店落地广州黄埔下沙,计划今年将在华南开出30家加盟店,明年开店数量达到1000家。(记者陆妍思 见习记者杨依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