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肉制品巨头双汇发展(000895.SZ)近日公布了上半年业绩,收入和净利润双双下滑,对比同行和同期业绩,双汇发展净利润的降幅明显。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这其中或有其他因素影响,从2021年3月开始,双汇发展的大股东万洲国际在国内猪价下行的情况下,主动提高了供给双汇发展的进口猪肉价格,用于减少美国猪肉生产的亏损。
2021年半年报显示,双汇发展上半年实现营收349.1亿元,同比下降约4%;实现净利润25.4亿元,同比下降16.6%;扣非净利润23.1亿元,同比下降18.4%。相比于2020年同期43%和26.7%的增幅,呈现快速跳水。
对于利润的下滑,双汇发展解释称,主要因为2020年同期冻品盈利基数较高、本期由于中外价差收窄进口肉盈利下降、员工及市场费用的投入增加等。
2021年,国内猪肉价格进入下行周期,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中外价差确实存在收窄的情况,但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中外价差收窄或不仅仅是因为“周期”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显示,2021年1月末,万洲国际管理层发现,双汇1月份生鲜事业部进口六分体(含腿部)1.5万吨,实现利润超过三千元/吨,但同期美国两家工厂生产亏损为1000-2000元人民币/吨,因此万洲国际决定从3月1日起,将双汇所使用进口六分体的接收价格调整至超过2.5万元/吨,较1月份的采购价提升了超过千元/吨。
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六分体(含腿)就是国内所说的白条猪。
据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和山东卓创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监测,2021年1月11日至15日,国内16省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平均值为46.56公斤,达到近年的高值,但随着猪肉供需形式的改善,猪肉价格开始回落,到3月1日至5日,16省市瘦肉型白条猪肉出厂价格总指数的周平均值为每公斤35.89元,2021年5月平均值回落到每公斤24.01元,而到2021年6月则回落到20元/公斤。
如果按照上述数据,2021年3月1日后,双汇生鲜品事业部使用的进口六分体到厂接收价超过25元/公斤,如果进口价格之后没有再度调整的话,也就意味着从5月份开始,双汇使用的进口猪肉就成了“高成本”原料。
双汇发展拥有美国的猪肉源头,原本可以借助价格差调整“猪周期”的影响,但如此一来效果正好相反,况且生鲜产品本身就属于低毛利率产品。
2021年上半年,双汇发展生产生鲜产品60.3万吨,同比增长60.7%,销售量为75.4万吨,同比增长了9.6%,生鲜产品的收入总量为209.9亿元,同比减少了12.19%,毛利率为6.75%,减少了0.2个百分点。
另有消息称,这一批进口肉的订货总量为6.5万吨,3月份后,万洲国际继续大量进口美国六分体猪肉,并将价格调整最高上涨至5000元/吨(分批吨均不等,最高5000元)。
财报显示,上半年双汇发展存货为77.6亿元,同比增长了21.6%,所占资产比例提升了6个百分点,对于存货增加,双汇发展称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屠宰规模扩大,二季度公司适当增加冻品库存。
但从存货构成上看,其原材料账面余额为24亿元,存货跌价准备或合同履约成本减值准备幅度并不大,但库存商品为55.5亿元,存货跌价准备或合同履约成本减值为4.5亿元,其中鲜冻猪肉约为50亿元,比期初增长81.4%,存货跌价准备为3.8亿元,增长了122%。
而这也成为影响双汇发展净利润下滑的原因之一,数据显示,同期得利斯(002330.SZ)公布的业绩预告为上半年净利润预计2000万到2500万元,同比增长106.9%到158.63%;龙大肉食(300139.SZ)的业绩预告称,上半年净利润增长0%到5%,约为3亿元到3.2亿元。
目前,万洲国际旗下的罗特克斯有限公司持有双汇发展70.33%的股份,在业内看来,作为独立的上市公司,双汇发展用自身的利润来调节集团公司上游产业的亏损,这个做法是否合理?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事情的关键在于双方合同中是否约定了价格调整机制。
不过截至记者发稿时,双汇发展并未对记者的询问做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