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评行业再迎重大调整。日前,央行发布公告称,为进一步提升市场主体使用外部评级的自主性,推动信用评级行业市场化改革,决定试点取消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下称“债务融资工具”)发行环节信用评级的要求,即日起实施。
消息一出,备受市场关注。这意味着,监管部门在取消注册环节的债项评级要求后,在发行环节也不再要求发行人提供主体和债项评级,从而将信用评级完全交由市场决定。在业内人士看来,信评行业由“监管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已是大势所趋。
大公国际副总裁徐黎明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驱动”的行业发展模式将打破现有评级市场秩序;同时,强制评级规定的取消将使一定时期内评级市场需求出现一定的萎缩。对于评级机构而言,要全面调整发展战略,改革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模式,不断提升评级技术和评级质量等竞争优势。
在他看来,评级市场发展由“监管驱动”转为“市场驱动”,将对评级机构的发展战略、业务模式、市场策略带来新的挑战。
一方面,“市场驱动”的行业发展模式将打破现有评级市场秩序,使得权威性和品牌声誉对评级机构的影响更加显著,投资人和发行人将逐步从真正的评级客观性、独立性、权威性、准确性等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评级机构。
另一方面,强制评级规定的取消,将使传统意义上的评级业务需求在中长期逐步萎缩,评级机构的收入将受到影响。
在此背景下,徐黎明强调,评级机构要想在市场驱动环境中获得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就需要全面调整发展战略,改革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模式,不断提升评级技术和评级质量等竞争优势,提升市场服务水平和市场策略有效性等软实力,以应对上述挑战。
另外,评级机构也需要根据新的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提高评级技术水平,创新评级技术手段,强化评级作业流程管理控制,尽可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评级机构应有的资产定价和风险揭示功能。
徐黎明还提及,债市强制评级取消,对于发行人而言,可简化发行环节,有利于高信用等级发行人节省发行成本,提高发行效率;另从资本市场建设角度看,是鼓励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
徐黎明认为,目前评级机构最急迫的改变是要按照五部委的指示,在2022年底前建立并使用能够实现合理区分度的评级方法体系,有效提升评级质量。评级机构需要抓紧时间、科学严谨地将新评级方法体系建设完毕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