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产业景气度正当上行,相关A股产业链设备端企业产能持续释放推动业绩高增长。概念热度升温之际,有不少光伏企业抛出了定增募资计划。
8月8日晚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大涨近5倍的双良节能(600481.SH)发布定增预案显示,本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5亿元,投资于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40GW单晶硅一期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该项目原计划投资为69.99亿元,项目建设周期为24个月。
另一边,同样受益于光伏需求在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大涨273.16%的科创板光伏设备股奥特维(688516.SH)也计划定增募资5.5亿元投入研发N型晶体硅光伏电池领域、半导体封装测试领域、锂电池电芯制造领域的高端智能装备。
二季度以来,光伏板块表现强势,业绩高增的个股获得资金大力追捧。截至8月9日收盘,都是来自无锡的双良节能、奥特维的年涨幅分别高达119.16%、126.58%。
光伏设备企业屡抛定增计划
在单晶硅片主导硅片市场之际,双良节能拟斥资70亿元投建单晶硅项目。
具体来看,双良节能拟通过非公开发行方式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4.882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35亿元。其中,30亿元用于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40GW单晶硅一期项目(20GW),5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上述单晶硅一期项目总投资为70亿元,建设周期为24个月,建成后将达到年产20GW大尺寸光伏单晶硅片的生产能力。
“国内光伏技术发展是相对‘不卡脖子’的。这些年,光伏技术进步飞快离不开设备对降成本起到的关键作用。”一位TMT行业分析师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随着光伏平价时代来临,具备大规模产能的光伏龙头的成本管控能力将成为核心竞争力之一。 ”
财报显示,双良节能的主营业务为节能减排装备制造业以及光伏新能源产业。其中,光伏新能源业务成为市场关注双良节能的主要焦点,主要是光伏多晶硅还原炉业务。
今年以来,光伏下游装机需求回暖,催化硅料企业扩产,带动相关设备订单集中交付。
半年报显示,双良节能实现营业收入12.49亿元,同比增长69.21%;实现归母净利润1.02亿元,同比增长470.35%。
快速爆发的光伏新能源业务是双良节能业绩亮眼的主要因素。报告期内,主要开展光伏多晶硅还原炉业务的子公司江苏双良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2.55亿元,同比增长197.15%,净利润约0.61亿元,占净利润总额比例约55%。
双良节能还表示,多晶硅还原炉系统已提前完成全年度订单目标,并将持续受益。2021年下半年将迎来更多数量更为集中的设备交付。
另一边,光伏组件设备企业奥特维也于前期披露了定增预案。公司拟募资5.5亿元,其中3亿元投向于高端智能装备研发及产业化,主要投入方向为研发应用于N型晶体硅光伏电池领域、半导体封装测试领域、锂电池电芯制造领域的高端智能装备;1.5亿元、1亿元分别用于科技储备资金和补充流动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奥特维本次定增由实控人之一、董事长葛志勇全额认购。截至6月30日,葛志勇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数量2110.25万股,占总股本比例21.39%。
今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9.23亿元,同比增长109.20%;实现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增长273.16%。实际业绩超出中报业绩预告上限,变现超预期。
定增谋长远还是趁热再融资
在碳中和这一远景目标下,光伏行业是个好赛道已成市场共识。二季度以来,板块个股节节攀升,令估值涨至高位。
然而,8月以来,市场风格的平衡调整开启,锂电池、半导体等前期热门题材已经出现大幅回调。光伏板块虽未出现集体回调现象,但资金在高位的分歧已经显现。
“细看这两家光伏设备股会发现,企业明显正处于成长爬坡期。设备企业成长期肯定需要比较多资金投入研发和扩产的。不同于半导体设备厂商,光伏设备商的产品研发方向是否具有技术路径前瞻性比较重要。”上述TMT分析师补充说。
该分析师补充说:“光伏企业前期发展也是重资产、重资本的。双良的定增看似步子迈得比较大,实际尚可。今年6月,该公司的首根硅棒成功出炉,具备了硅片出货放量的技术基础。能不能成为业绩新的增长点值得密切关注。”
另一边,刚刚在科创板上市满一年多的奥特维就抛出再融资计划。同时,8月8日晚间,奥特维发布公告,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无锡松瓷机电已取得晶澳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中标通知书,其中,中标金额合计约1.3亿元,涉及高速串焊机、硅片分选机、单晶炉项目。
对于实控人包揽全额定增,前述分析师认为,未来无论是HJT还是TOPCon技术,对组件设备的超薄和高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持续挖掘市场新增需求点,实现技术、产品迭代的设备企业才有望实现业绩高增长。
要指出的是,奥特维于2021年4月增资控股的松瓷机电,在上半年取得950万单晶炉订单,占比公司总营收比重较小。推动奥特维业绩高增的仍是多主栅串焊机、硅片分选机、激光划片机等。
“光伏设备商的定增布局,要注重分辨企业是纵横拓展设备品类,还是‘押宝’单一技术路径。对于不同企业来说,定增重点肯定不同。需要密切关注的是,企业是否在这方面有技术、人才等相关储备,而不是盲目追随市场需求扩产投建。”上述分析师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