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到行政服务中心办事遇到问题,窗口工作人员不能以“不能办”“不清楚”答复,而是要告诉办事群众“该怎么办”,给予明确指引——这是近日福建漳州推行“窗口无否决权”服务新机制以来,各级行政服务中心的新面貌。
只能说“怎么办”,不能说“不能办”。福建省漳州市在各级行政服务中心推行的“窗口无否决权”服务新机制,通过限制窗口的“话语权”或“回复权”,可以提升服务的标准和效能,改善服务作风,给民众和企业带来更好的办事体验。
就所办理的事项而言,不少申办者并不是熟门熟路的专家,对申办条件、流程中相关要素的理解、把握和操作很容易产生困惑、出现偏差。实际上,有些申办者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办事经验非常匮乏,到了行政服务大厅,面对一个个窗口、一项项条件、一张张表格,很容易发懵。揆诸现实,找错办事窗口或部门、填错表格、准备的材料不合要求、不具备申办条件等现象在各地各级行政服务部门屡屡发生。如果服务窗口尤其是首次受理的服务窗口缺乏跟进负责、首办负责的服务意识,简单说“不”了事,没有后续的解释和指引,申办者依靠自己的力量摸索“求解”,很可能陷入茫然不知所措的困境中,迷失办事的方向和路径。申办者在自行“求解”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障碍,会碰壁,有的申办者可能办不成事,有的申办者即便最终办成了事,也会消耗掉很多时间和精力,会跑很多冤枉路,会付出方方面面的成本。
显然,窗口的一个没有下文或含混不清的“不”字,很可能成为民众或企业办事的难点、堵点、痛点。针对这一问题,漳州各级行政服务中心推出“窗口无否决权”服务,对窗口行使否决权实行“报备批准制”,要求窗口工作人员摒弃消极做法,建设性回应申办者的各项诉求,对不属于受理范围的情况,亮出“指路牌”,告知办理方法和路径;对不符合申请条件的情况,打出“明白纸”,讲清补充内容和改进方法,切实解决往返跑问题;对法律法规不明确的问题,给出“答复卡”,建立快速便捷的沟通请示机制和研究答复机制、报备机制。这样,审批服务的路径在窗口就不会“断头”,就畅通了,清晰了,申办者即便在相关窗口停留了一下,也能很快转身,找到下一个“路口”,或很快返回,到达“目的地”。“窗口无否决权”还有助于行政服务部门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力,从机制上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完善服务方案、优化服务流程。
推行“窗口无否决权”服务机制的着力点是窗口“一次讲清,一次告知”,目标是实现窗口服务到位基础上的“溢出”,本质是窗口在各项工作中让信息多跑路,让服务多跑路,让责任多跑路,从而给申办者提供便利,让申办者心中有数,少跑路,少费事,少折腾,少付出成本。
其实,无论是“窗口无否决权”,还是“办不成事窗口”,都是“放管服”改革的具体探索和实践,都是优化营商环境的政务创新,也都以提升政务服务的效能和质量为出发点。这当然是好事,但要把好事办好,不能满足于形式上的“出亮点”,而必须扎扎实实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每一个细节落实责任,保障履职的质量(比如,工作人员业务精熟,针对条件欠缺的事项,能讲清楚说明白,对其他部门负责的事项,能准确指引,对办不成的事,能现场找出原因,给出解决方案或建议),给民众或企业解决问题提供帮助,畅通或接续路径,消除障碍,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民众或企业的办事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