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2020年 我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1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20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全年增速达2.3%。按照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的宏观调控目标,当前全国新增就业目标实现超预期完成,消费增速接近往年正常水平,三大产业投资数据全部转正。

北京商报

100万亿与2.3%

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101.6万亿元人民币,历史上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全年增速达2.3%。据了解,2000年,我国经济总量迈上10万亿元的台阶,2012年这一数字突破50万亿元,2020年再次突破100万亿元。在过去20年间,国内经济总量规模扩大至10倍。

按照目前测算的年平均汇率折算,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4.7万亿美元左右,稳居世界第二位,占世界经济的比重预计达到17%左右。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与高收入国家发展的差距继续缩小。

“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又跃上一个新的台阶。这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标志性意义。”宁吉喆表示。

在过去一年间,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例如,“嫦娥五号”成功登月并采样返回,“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等;经济实力显著提升,我国工农业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其中,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持续居世界第一位,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制造业增加值预计连续11年居世界第一位。

不过,宁吉喆也指出,我们要清醒认识到,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GDP仍略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依旧较大,创新能力仍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在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民生领域投资依然存在短板,在芯片、半导体、工业软件、航空发动机等高新技术领域仍面临被‘卡脖子’的境况。”苏宁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付一夫指出。

付一夫表示,我国仍要推动强大国内市场的形成,继续从促进居民消费、推动新基建等方面着手,进一步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同时,继续通过完善营商环境、优化外贸结构、主动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兴市场等方式来助力稳外贸外资。此外,通过增加研发投入、推动信息化建设等方式,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北京商报

城镇新增就业

1186万人

2020年初至今,随着我国疫情控制总体走向平稳,政策帮扶持续显效,就业压力得到缓解。2020年年均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6%,低于6%左右的预期目标。12月,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2020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4%,低于5.5%左右的预期目标。

从新增就业数据来看,2020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显著高于9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完成全年目标的131.8%。其中在12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与上年同期持平。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7%,与上年同期持平。

稳就业带动居民增收。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2.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如期实现。“基本民生保障有力,全年全国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同比名义增长8.7%,这表明兜底保障的力度加大。”宁吉喆表示。

不过浙商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李超提醒道,随着春节临近,国内新增就业压力来自于两个方面:春节期间农民工返乡,季节性失业率面临冲高可能,不过鉴于今年春节时间较晚,农民工返乡抬升失业率或在1月数据中体现;同期,考研人数和应届毕业生人数创新高。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年考研人数达到377万人,2021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909万人,2022年毕业生或超过1000万人。

粮食总产量

66949万吨

截至2020年末,我国粮食生产已实现“十七连丰”。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6949万吨,比上年增长0.9%,增产565万吨。宁吉喆称,2020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持续居世界第一位。

其中,夏粮产量14286万吨,增长0.9%;早稻产量2729万吨,增长3.9%;秋粮产量49934万吨,增长0.7%;分品种看,稻谷产量21186万吨,增长1.1%;小麦产量13425万吨,增长0.5%;玉米产量26067万吨,持平略减;大豆产量1960万吨,增长8.3%。

“我国粮食自足有余。从年内疫情也可看出,粮食问题是国家重中之重,疫情之下,农业愈加凸显其战略性地位。”南京农业大学规划院上海分院院长孙文华指出,当前海外疫情尚未稳定,我国一方面需引导粮食种植户的生产积极性,也要确保耕地红线,抓住粮食生产的主动性,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值得关注的还有,经历了2018年以来非洲猪瘟疫情影响,我国生猪存栏量逐步恢复,其他肉类替代品产量齐升。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7639万吨,比上年下降0.1%。2020年末,生猪存栏、能繁殖母猪存栏比上年末分别增长31.0%、35.1%。

宁吉喆指出,经过大半年的努力,到四季度,生猪存栏、出栏都得到明显改善。同时,猪肉进口量加大,保障了国内供应,使得猪肉价格四季度明显回落。猪肉价格去年年初涨幅超100%。在去年10-12月间,猪肉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8%、12.5%、1.3%。在其影响下,食品价格总体得到有效控制,呈回落态势。

最终消费支出

超55万亿

鉴于消费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升,促消费、扩内需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稳增长的共识。尤其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扩内需已成为战略基点。从总量来看,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仍然达到54.3%,高于资本形成总额11.2个百分点,为近年来的最高水平。而在2011-2019年,这一数据平均为53.4%。

从增量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季增强。2020年四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增速比三季度加快了3.7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增长拉动经济增长2.6个百分点,比三季度上升了1.2个百分点。

不过,由于国内疫情零星反复,消费分化的趋势也日趋明显,加速了消费业态升级的势头。据统计,2020年,全国网上零售额117601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增速比1-11月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7590亿元,增长14.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9%;在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中,吃类、穿类和用类商品分别增长30.6%、5.8%和16.2%。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关键在于挖掘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的潜力。”宁吉喆说,我国人口规模居世界第一,中等收入群体也是世界最大的,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40万亿元,最终消费支出超过55万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也接近45万亿元,这将助推我国超大市场规模的优势进一步发挥。

三大产业年内投资

转正

“去年,消费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投资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宁吉喆指出,全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三次产业投资、社会领域投资、基础设施投资都实现了正增长。

据统计,2020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18907亿元,比上年增长2.9%,增速比1-11月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89264亿元,增长1%,增速提高0.8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1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2%。

分产业看,第一、二、三产业全年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19.5%、0.1%和3.6%。在第二产业中,虽然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2.2%,但降幅收窄1.3个百分点。其中,医药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对制造业仍带来较强支撑作用。

据宁吉喆介绍,随着需求结构调整,高技术产业、社会领域的投资均比上年增长10%以上,为10.6%、11.9%,分别快于全部投资7.7个、9个百分点。

从产业投资数据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全年投资增幅达12.5%,医药制造业投资增速达28.4%。第三产业中基建产业一直是疫情期间重要的逆周期调节工具,前12月,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比上年增长0.9%。

李超认为,四季度一般是基建传统淡季,受拉尼娜现象导致的冷冬和供需错配推升再通胀的逻辑影响,电力供需差距拉大,部分地区出现了“供电不足”的超负荷现象,导致阶段性拉闸限电的非常规措施出现,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现存基建项目的施工强度,对基建进度也产生一定扰动。

标签: 我国GDP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