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 >

【走进区域看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一年少跑3万公里”

8月23日上午十点,位于北京通州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刚开门一个小时,就迎来了不少前来办理业务的居民。

“我们公司计划在河北廊坊大厂开一家分公司,委托我来办理手续。”在一台智能终端前,刚刚办理完公司设立登记的刘先生告诉记者,他大概20分钟就完成了异地线上办理,“不用‘两头跑’,真的很便捷!”

“跨省通办”,让办事人在这里就能办理河北、天津的业务,在河北、天津的大厅也能办理北京的事项。这让三地居民感受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便利。

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帮助居民完成智能终端操作。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摄

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智能终端服务区的工作人员说,每天前来咨询、办事的人很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这种智能终端服务,特别是年轻人。

北京市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发展科副科长肖黎明介绍,北京城市副中心与天津、河北政务服务建立了“跨省通办”线上互动和联动办理机制,目前已实现北京市36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262项便民服务事项,河北555项、天津501项政务服务事项异地跨区域办理。

“自‘跨省通办’工作开展以来,河北、天津的企业群众已通过北京城市副中心‘云窗口’系统和智能自助终端办理‘跨省通办’事项1.2万余件,查询打印便民服务事项3万余人次。”肖黎明说。

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帮助居民完成智能终端操作。中国经济网记者 马常艳摄

其中,北京市“小客车指标账号信息变更”业务原需要办事者本人持身份证到现场办理,后来通过设立在北三县的政务服务大厅“跨省通办”窗口就能办理该项业务。据介绍,去年一年内共为办事人减少跑动3万余公里,节省办事时间700余小时。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向前推进,“跨省通办”清单里的事项越来越多。未来,通办事项还将扩大到哪些范围?

肖黎明介绍,下一步,北京城市副中心将进一步深化与天津、河北地区政务服务合作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聚焦生产要素自由流动、企业跨地区生产经营、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以及教育、就业、社保、医疗、养老、婚育、出行等与企业群众密切相关的异地办事需求,持续扩大通办事项范围,进一步促进三地政务服务同质、同效、同标。(中国经济网记者马常艳)

标签: 中国式现代化 副中心 北京城市 京津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