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环球快讯:警惕“完美应聘者”!上海警方侦破 “套路应聘”诈骗案

央广网北京4月9日消息(总台记者钱成 周洪)近日,上海警方破获一起“套路应聘”诈骗案。诈骗团伙根据用人企业招聘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虚构伪造学历证明、工作履历和过往业绩等材料,将自己精心包装成“完美应聘者”,入职后却消极怠工,甚至在多个企业同时就职,以此套路骗取工资底薪。目前,该犯罪团伙53名嫌疑人全部落网,涉案金额达5000多万元。

去年10月,一家位于上海浦东的网络科技公司为了推广产品,在网上发布了急招销售的招聘信息。很快,王某、李某等8人前来应聘,自称有互联网“大厂”的工作经验,还展示了所掌握的“优质客户名单”。公司对这些光鲜的履历十分满意,许诺带头人王某2万元底薪,其他人8000元至9000元底薪外加销售提成。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没想到这8人入职3个月,没有给公司带来任何业绩,应聘时声称能接洽的优质项目也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当公司准备将他们辞退时,8人仿佛早有准备,要求支付该月全部薪水才肯离职,公司无奈妥协。

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经侦支队四大队副大队长董裕平告诉中国之声记者,王某不久后误发在公司群里的一张其他公司的离职证明引起了公司负责人的注意。联系该公司后,该负责人发现这8人竟然在同一时间内在两家公司入职、赚取两份底薪,于是向警方报案。

董裕平介绍:“接到这个报案以后,围绕这8名嫌疑人,对他们的银行流水包括社保记录等进行了调查,发现不少异常情况,他们缴纳的社保记录频繁在更换,银行流水里边有大量的公司给他们工资和底薪。”

警方还发现,8人在短时间内先后在多家企业应聘销售、融资等岗位,骗取薪资,判断这8人背后很可能藏着一个专业诈骗团伙,于是成立专案组开展侦查。

“围绕这8名犯罪嫌疑人(展开调查后),又发现了新的被害公司,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到最后就跳出了一个庞大的犯罪团伙。”董裕平说。

经综合研判分析,一个以犯罪嫌疑人杨某、曹某为首的“职业骗薪”犯罪团伙浮出水面。专案组走访调取数十家用人单位上百套人事档案资料,确定了嫌疑人总名单。

董裕平介绍:“主要难点有两方面,一是基础工作的数据积累量特别大,我们这个案子当中,大多数的犯罪嫌疑人都是在多家公司任职,而且频繁更换公司,涉及的被害公司特别多。第二,这些犯罪嫌疑人名下都办理了大量的银行卡,我们在前期的初查里边,查询了大约2000多个银行账户,积累了大量的基础数据。”

作案工具

董裕平透露,犯罪嫌疑人会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编制”简历并频繁投递。在获得面试机会后,就通过网络寻找假证贩子,伪造个人学历、工作履历、银行流水、过往业绩等材料,把团伙成员包装成用人企业所需的高学历、高能力的“完美应聘者”。应聘面试前,团伙还专门开展培训,教授应聘话术。“一方面是通过伪造学历、简历、离职证明、银行交易流水、社保缴纳记录这些人事资料,骗取了公司的信任。另一方面,他们跟公司谎称手里拥有大量的高净值客户资源,还有大量的融资渠道等。根据不同的公司编造不同的理由,骗取公司信任以后,顺利入职。”

作案工具

入职后,团伙成员又通过伪造工作记录、雇佣人员假冒高价值客户并使用虚假身份与用人企业签订投资意向合同等手段拖延在职时间,达到诈骗更多薪资的目的。一旦被识破,团伙成员就上门闹事,逼迫用人企业支付薪资。

“在入职过程中,他们还会邀请群众演员冒充客户来继续骗取公司的信任,比如冒充客户来参加公司的路演活动,或者是跟公司签订投资意向书,但最后没有一个客户会投一分钱,但是达到了拖延在职时间的目的,可以多骗取底薪报酬。”董裕平说。

董裕平告诉记者,犯罪嫌疑人起初的目标主要是一些小型的金融机构,应聘融资相关的岗位。随后也延伸到了装修、科技咨询等领域的企业。“一开始主要是一些金融类的公司,主要是因为金融类公司一般开出的薪金比较高一点,包括比如私募基金或者证券期货类的这些公司。他们随后有向实体经济转移的趋势,我们现在已经发现有家庭装修类的公司、体检类(的公司),还有包括科技类的公司,他们围猎的目标还是比较广的。”

目前,杨某、曹某等53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浦东警方刑事拘留,初步查证涉案金额达5000多万元,案件调查仍在进行中。

警方提醒,用人企业在招聘时,要采取多种方法核实应聘人员提供的相关材料,确保学历履历、过往业绩等真实可信,以免给企业造成损失。

“提醒这些公司,在招聘人员的过程当中,一是要加大对人员的学历、简历这些背景资料的审查力度,不要盲目追求业绩,听信求职者的一面之词,要有一个甄别的过程。第二,公司在招聘过程中发现有类似的诈骗情况,要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然后停发其工资,及时止损。”董裕平说。

标签: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