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天天最资讯丨昆山这些小小“田间管理员”为村民开辟增收新“稻”路


(资料图片)

(视频:刘健 郑楚豫)

时下,江苏昆山旅游度假区锦溪镇长云村的稻田内绿意盎然,成群麻鸭穿梭其中,一派鱼米之乡的夏末时景。近年来,长云村在稻田里请来了昆山麻鸭作为“田间管理员”,通过“稻鸭混作”的管理方式在田间养鸭种稻,通过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的提升,让当地的好水质、好田块种出好大米。

“稻鸭混作”模式(央广网记者 郑楚豫 摄)

从2015年开始探索“稻鸭混作”模式起,长云村大力推进省生态循环农业试点村建设,利用当地麻鸭保种基地的区位优势打造特色田园种植模式。长云村党总支部书记於家金告诉记者,目前长云村的“稻鸭混作”每亩地放15只鸭子,鸭子的粪便作为有机肥料,同时田内还进行绿色防控,不用农药来实现无虫化。这样种出来的大米被称为“稻鸭米”,“稻鸭米”口感柔软香甜,一年有30-40万斤销往当地市场。

往稻田里放鸭(央广网记者 郑楚豫 摄)

“我们今年种植了500亩‘稻鸭米’,一亩地产出700-800斤大米,和从前只种水稻相比每亩可增收3000元。”於家金告诉记者,“稻鸭混作”这一模式顺应水稻与麻鸭的生长特性,在水稻插秧15天后放麻鸭,等到稻谷成熟后,麻鸭也达到了可以上市的标准。

据了解,2008年之前,长云村以发展传统农业为主,村集体收入仅有100多万元,村里收入和苏州、昆山定下的经济薄弱村“摘帽”红线比差距较大。为改变这一现状,长云村积极探索生态与富民的共赢之路。“一开始我们采取的是‘稻蟹共养’模式,但由于我们这里的土壤是盐土,而螃蟹要打洞,不适宜螃蟹生存。”於家金坦言,长云村结合当地地理优势在反复探索后,寻求到了一条适合当地的路。亩产效益上去了,村民们的分红自然也跟着多了。如今村民们通过土地入股,不仅每亩土地可以拿到分红,每个月还有固定的工资收入。

近年来昆山旅游度假区锦溪镇长云村围绕“田美、水美、村美、人美、生态美”的目标打造“五美”乡村,不仅抓产业兴旺也注重生态文明,在长云村的稻田中铺出新“稻”路、种出富民果。

标签: 传统农业 经济效益 可以上市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