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观天下!厦门市集美区:项目带动水环境治理提速提效

清淤疏浚、生态修复、控源截污、管网整治……今年以来,厦门市集美区聚焦“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抓牢水环境治理工作,按照“先岸上后水中、先治标后治本”的治水思路,全面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实。

今年上半年,集美区水环境质量大幅提升。集美辖区9个水质考核断面、12个检测点经过综合治理,水质监测点位均值全部达标,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100%。值得一提的是,“后进生”后溪水闸的水质从今年年1月起连续7个月达标为V类水;杏林湾监测断面3个监测点位均值都达到湖库型Ⅴ类水质评价标准。

高位推动提升治理实效


(相关资料图)

水环境治理需要步步为营、久久为功。今年以来,集美区高位推动,以“河长制”促“河长治”。中央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号角一经吹响,集美区乘势而为,全区3条流域、153个湖库塘全部纳入河湖长制实施范围。

河湖长制的关键在于“河湖长治”,集美区建立区、镇街“双总河长”架构和区、镇街、村居三级河长体系,全区57名“施工队长”走马上任。区级河长落实“一月一巡”参与污染防治攻坚战,今年区领导累计开展巡河工作约26次;区河长办组织河湖巡查约96次,开展联合执法检查17次,下发督办通知书13批,有效推进相关问题的解决。

与此同时,集美区创新工作机制,由区纪委介入水环境治理工作,强势推进疑难问题的解决,目前已经分别解决了厦门工学院雨污混流、锦园排洪渠污染、软三高铁桥下污水溢流、新店中里地铁施工破坏管网等多个难点堵点问题,后溪水闸断面水质提升明显。集美区建立跨区联动,与海沧区建立跨区流域河湖管理保护协作机制,创建跨区域交流合作微信群等,及时发现和解决跨区域涉水问题。集美区通过成立杏林湾整治专班,统筹推进杏林湾清淤工程,启动九天湖补水、中水回用补水、生态基流补水等多种补水工程,多措并举有效提升杏林湾流域水环境。

积极推动项目落实落细

“全区17个存在问题的雨水排口,采取逐个过、联合查、截封堵等办法,现已完成初步整治。”集美区河长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截污控源治排口方面,集美编制全区入河排污口整治方案,实施挂图作战、逐宗整治。

与此同时,集美区积极推进溪流治理,对三大流域进行“定制化”整治,实施“精准化”治水;加强顶层设计,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委托编制“三溪一库”综合治理系统化方案,生成流域治理工程共41个项目。

在小微水体治理方面,集美区编制完成《集美区小微水体整治方案》,通过全面调查摸排,确定小微水体整治清单。截至7月30日,集美区已完成整治的小微水体50个,已开工整治的小微水体2个,开完工率为100%。

精准分析立足长远制定措施

“管网建设不完善、雨污混接现象普遍、补给水源欠缺……”集美区河长办相关人士对当前水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据介绍,针对当前存在问题,集美区已经着手制定新的措施方案,进一步完善运转机制,发挥奖惩、督办巡查等各项制度的积极作用,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流程。

在科学生态补水方面,集美区将利用新建前场污水处理站、水库引水等多渠道,加强水源补给。

此外,集美区还将继续创新机制,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代表河(湖)长”、“委员河(湖)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确保依法治水取得实效;采取有奖举报、推选“荣誉市民河长”等相关措施,激励全社会参与河长制工作,营造良好的治水氛围。

标签: 厦门市集美区 高位推动 今年以来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