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河畔的长风滨河绿地内,一拱“虹桥”为孩子们架起通往知识殿堂的路。7月19日,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正式开馆。目前,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采取分时段实名预约,每天限额600人,且每人每天仅能预约1场。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19日开馆(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长风馆选址上海普陀区光复西路大渡河路口,占地6381.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942.7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储备文献总量近53万册,这也让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南西馆+长风馆)成为国内体量最大的省级少儿图书馆,同时也是全国收集少儿出版物语种最多的省级少儿图书馆。
隐身于南京西路上的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是几代人成长的阅读记忆,但市中心区域“寸土寸金”,囿于2630平方米空间,服务人群有限。
孩子和家长一起在检索书籍(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
为了服务更广大的少儿群体,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应运而生,定位为4—16岁少年儿童的信息资源中心、知识体验中心、阅读推广中心、文化传承与交流中心、发展研究指导中心,并将与转向特色馆藏、弱势群体服务和0—3岁早期阅读启蒙的南京西路老馆形成功能错位与补充。
长风馆建筑面朝人工湖,北面与长风公园相望,东南面被苏州河绿地围绕。整体建筑造型采用了透明的拱形结构体,在营造出宜人阅读空间的同时,贯通南北两个公园的景观,巧妙融合文化建筑与公园绿地两大元素。
“建在水边的图书馆世界少有。桥拱的概念由此而生,既能实现长风馆的功能,又能延续南北的景观通廊。”长风馆项目主创设计师严赉赟说,“长风馆的设计目的是让建筑融于公园之中,而不是让人感觉公园只是建筑的附属景观。”
作为一座专为少年儿童设计建造的图书馆,长风馆的设计提倡“以孩子为本”,是对儿童图书馆未来的一种探索,推动从“书的图书馆”向“人的图书馆”转型。他们的初心,就是让孩子们不仅仅是在此阅读,而是能在这里学会阅读和喜欢上阅读。
据介绍,图书馆的一层为“悦知广场”。通过开放式穹顶将一层分为东、西两部分,馆内分布着大小不同、高低起伏的圆形书架,结合入口的“智慧树”门厅、通高中庭与螺旋楼梯,形成了阅读的“森林”。二层“求知摇篮”服务于幼儿及家长,提供幼儿图书借阅、亲子阅读及专业的阅读辅导。三层“创知空间”除儿童借阅区外,馆内还提供国际童书馆、典藏馆、乐享天地、名家书屋等多元文化交流空间。四层“睿知智库”还设有机器人实验室,意在满足青少年的求知欲,在少儿馆内构建“体验”“探索”“活动”的多元智慧空间,实现“进入即学习”“学习即探索”。在屋顶则打造了充满童趣的儿童乐园。
国际童书馆(央广网记者 林馥榆 摄)
值得一提的是,在长风馆周边的上海试剂总厂旧址(现为长风湾烟囱广场)、上海火柴厂原址(现为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长风新校区)等苏州河工业遗迹,在经历修缮改造之后嵌入了长风馆所在的城市地标,将共同形成上海未来的重要亲子空间。这些文体地标的存在,既呼应了都市文脉和历史,也体现了城市更新的活力。
“经过三年的建设,今天我们的新馆正式对外开放,希望将热爱阅读的心一代代传承下去,为全市少年儿童提供源源不断的阅读成长驱动力。”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馆长卢秋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