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图赏 >

向大海要“粮” 水产业界大咖齐聚三亚谋发展


(资料图)

三亚新闻网8月1日消息(三亚传媒融媒体记者张慧膑)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水产加工与产物资源利用学科2023年度工作会议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召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各大直属渔业科研机构大咖齐聚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围绕深远海水产品加工、水产品风味、水产品溯源技术、水产品保鲜技术、海洋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多维度进行10场连续3小时的青年学术交流报告。

水产加工与产物资源利用学科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大食物观”提出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必须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从池塘养殖到近海、深远海养殖,从水产品捕捞到保鲜、加工,水产品加工类型等遇见的一系列问题都是渔业科研工作者要攻关的课题。

卵形鲳鲹俗称金鲳鱼,是华南地区海水养殖经济鱼类之一,生长速度快、病害少、养殖周期短,是一种可通过自然发酵制备的传统水产加工制品,在亚洲国家广受欢迎。南海所副研究员王悦齐在报告中提到,鱼发酵过程中脂质成分的变化,对发酵鱼的特征风味具有重要的影响,该创新团队正在开展从分子层面解析脂质成分代谢原理的研究,寻找最优发酵金鲳鱼,让消费者享受到最佳风味。

黄鳝是野生的还是养殖的好吃?不同地域品质有何不同?为什么黄鳝死后不易发臭?长江所副研究员毛涛以《淡水水产品品质提升与加工的探索》为报告主题,首先抛出日常性话题,由此引入黄鳝中的抗氧化物质对水产品加工的借鉴研究意义。

现场报告内容简明扼要,当龙虾、中华草龟、南极磷虾、大黄鱼、仿刺参、褐藻从食用对象变成研究对象,让人不禁感慨研究内容涉猎广、覆盖全。一个又一个演示PPT不时冒出的生僻词汇令外行人感到陌生,但每个报告人都能从普通群众的视角讲述水产加工行业遇到的疑难杂症。

报告者普遍为30岁左右的青年科研人员,让与会人员感受到了水产加工与产物资源利用学科的朝气蓬勃发展之势。“很高兴能在三亚聆听到来自不同兄弟院所的报告内容,对我的研究工作开展将大有裨益。”南海所助理研究员王迪说。

渔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迫切需要科技支撑和引领,本次工作会议在海南召开学习借鉴意义重大。据了解,今年3月,海南省政府印发出台《加快渔业转型升级促进海南渔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加快渔业转型升级促进海南渔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前者聚焦全产业链,支持渔业强生产链、补加工链、延服务链,后者统筹部署推动渔业生产、水产品加工、水产种业、休闲渔业、市场贸易流通、科技服务等方面,着力构建渔业“产、加、销、贸、服”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标签: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