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经济 >

苏州的底盘在哪里?

最近,苏州又上了热搜。


【资料图】

千亿产业是城市工业经济的“脊梁”,苏州的千亿产业产值力压深圳(33805亿元)、上海(31945亿元),成了全国第一。

苏州一如既往地低调。在各路自媒体纷纷用“这一次,苏州反超深沪”这样的标题博人眼球之际,苏州自己反倒没说什么话。

还有一件事。

最近半年度经济数据出炉,苏州GDP再次反超成都,领先了752.9亿元,重回了全国第六。

还记得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出炉,苏州的GDP被成都以80亿元的微弱优势反超,当时网上那是议论纷纷,说一季度苏州的GDP增速只有1.9%,在十强城市中几乎垫底,怀疑苏州“不行了”。

当时我就觉得有些人对苏州悲观得太早了。

现在看来,苏州的“底盘”依旧很稳。

而且在我看来,苏州这座城市的“底盘”还不仅仅体现在外表的经济数据上,它背后有更深层次的逻辑。

比如苏州的古城保护,天下闻名。

为了确保苏州老城区的整体风貌,保证老城区里没有任何高大建筑阻挡视线,苏州古城区限高24米, 14.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没有一幢10层以上的高楼。

40年来,苏州一直牢牢坚守这条天际线,成就了一个中国城市发展的“控高神话”。

比如苏州园区,从曾经的郊外水田鱼塘一跃成为“产城人”一体的现代化园区,吸引了1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集聚2400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科创板上市公司17家,2022年苏州工业园区GDP3515亿元,在商务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评中实现“七连冠”。这么多年,累计创造了1.46万亿美元的进出口总值、1.03万亿元的税收。

去年,园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增长到5.01%,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产值超过3600亿元,增速保持在20%左右。不但创造财富,还创造经验。2019年获批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苏州片区以来,国家先后赋予园区130项先行先试政策,苏州片区12项创新成果在全国推广。

这样的蓬勃生机和爆发力量,也让园区版图向外延伸更加快了速度。

再比如苏州对“人才”的重视,苏州有个著名的国际精英创业周活动,从2009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到去年为止,已经吸引4万多名人才参加,落户项目10932个,涌现了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38家。

再说一个冷知识,现在苏州外来人口831.8万,居江苏省第一,是全国第二大移民城市。这背后是苏州城市创新的大背景,现在苏州科创板上市企业50家,数量仅次于上海、北京,位列全国第三。为了留住这些创新人才,苏州可谓在城市与居住行业的高标准与高质量发展上屡出新招。

当我们把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观察的时候,我们才会对苏州当今的“底盘”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

这恐怕也是为什么最近最高层关注苏州的原因,在步履所及的关键之处,有苏州的人才和创新,有苏州的“新”,更有苏州的“古”。

在“新”中有中国经济内生的蓬勃力量,在“古”中有江南文脉的传承和中国故事的讲述。

对应着我们所说的苏州“三大底盘”:文化、制造业、人才,苏州眼下的步伐也正在加快:

成立了名城保护集团,未来的平江片区与观前商圈、山塘虎丘景区与石路商圈、盘门景区与南门商圈等都是重点,提出了要高质量打造创新要素“集聚区”、文化产业“新高地”、中式美学“典范城”、品质生活“幸福里”,对苏州这座世界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未来用了八个字形容:韵味无穷、活力无限;

更加发力“产业创新集群”,苏州的“专精特新”小巨人数量已经是江苏第一,未来苏州打造的力度还会更大;

为了吸引人才,苏州喊出了一个口号:“人到苏州必有为”,3年提供10万套人才公寓,甚至表示你只需要一个背包,其他“包在苏州身上”。

每当有风吹草动,一些人都喜欢“唱衰”苏州,说苏州就是个代工厂,全靠外资制造业,外资一撤,苏州就完了,各种论调,很多人其实是不了解实际情况,道听途说,人云亦云。其实就算除掉外资,能比得过苏州的也没几个城市。

也有人说苏州就一个地级市,连个飞机场都没有,高校没几个,三甲医院也没几个,其实苏州是分布式发展,去中心化,多核心模式,各区域都很均衡。苏州已经是超过一千万人口的大城市了,但感觉不到很拥堵,因为“多中心化”,在很多外地人看来不像个大城市,但如果你长期居住在苏州,你会越来越喜欢这种模式。

其实从来没有什么能真正吓退苏州。

苏州人一向口中是吴侬软语,内心却执着好强:没有工程师,就到全世界去找;没有开发区,就大胆自己办;没有产业链,就拆开笔记本搞招商。

其实苏州的吸引力一直没减弱,160家境外世界500强在苏州投资设立了450多个项目,很多企业都是投了再投、持续加码。

很多人都在坚定地看好苏州,不只制造业。

标签:

热门资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