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昌东分局局长“指鼠为鸭”的余悸还未在舆论场消散,此次广州一职校食堂饭菜中疑似“橡胶制品”异物,再度拨动公众对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的敏感神经。当前,官方通报虽然平息了公众对于饭菜中异物的疑问,但事件背后潜藏的三个问题,尚待厘清。
7月17日,有网民爆料称,在广州增城华世外语艺术职业学校食堂的饭菜中,吃出疑似橡胶制品异物。
与饭菜中异物视频同步传播的还有当日下午,广州华世科教投资有限公司出具的一份“关于回应食堂饭菜出现异物的函”。其中,“已初步确定异物系为鸭子眼球膜”的结论并未得到当事人及同学的认可,质疑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方面,胶制异物与鸭子眼球膜有较大区别;另一方面,学校给予的解释,并没有第三方的检测报告作为支撑。
(资料图片)
7月18日、19日,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方微博@广州市场监管先后发布“关于华世科教食堂饭菜发现异物的情况通报”“关于华世科教食堂饭菜异物检测情况的通报”,对事件的处理进展、检测结果进行详细通报。
官方情况通报内容
园区内部“灭火”缘何点燃舆论?
梳理事件整体发酵路径,此次涉事主体华世园区的处理反倒成为事件的舆情燃点。
话题热度趋势图
来源:人民众云
据园区发布的处理函件,胶制异物出现于7月17日午餐,园区在第一时间介入处理,并在当日即发布回应。从处理时效方面来看体现了企业对问题的重视态度,展现了解决问题的主动姿态。从涉事菜品的留样,到内部流程排查,以及将引入外部机构食品检测和分析的表态,流程上符合此类事件处理的规范方式。此外,对投诉的同学从菜式方面作出补偿,以及未来进一步严格管理的承诺,也体现出企业对涉事学生的感性关怀及从单一事件吸取的经验教训。
但在未引入第三方专业检测的阶段,当日就急于给出“异物系鸭子眼球膜”的结论难以服众。且视频中异物的大小和形态,与公众认知中鸭子眼睛的尺寸、性状均有较大差别。另外,有部分网民指出,如异物确系鸭子眼球膜,涉事单位为何会做出对食堂员工的处罚决定?回应函件内容在逻辑上存在的前后矛盾,让公众质疑公布结果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网民评论
官方通报平息公众质疑
在公众质疑声中,7月18日,官方的快速介入让大家对事件的真实情况产生更多期待,“关闭涉事食堂”防范食品安全问题进一步发酵;“密切关注学员身体情况”体现以人为本的工作作风;“封存样品并移交权威检测机构”为检测结果的科学性、权威性作好铺垫。
19日,广州市增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检测情况通报指出,综合运用形态学检测、核酸检测、蛋白质检测和红外检测等方法开展检测,结果显示送检样品排除橡胶制品和一次性手套可能,高度可能为鸭眼球巩膜结构。细究通报文本,送检样品由公安部门封存,由两家不同权威检测机构和行业专家共同参与检测,综合使用多种检测方法等,不仅还原了检测的经过细节,也大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可信程度。微博热门科学科普博主称,这件事的处理水平和通报水平都非常高,自然可信度就很高了。
广州增城区市场监督局用两天“破案”,本应为事件画上圆满句号。但舆论场在这一事件中表现出的质疑、追问,更值得相关部门注意和反思。
事件背后三大疑问尚待厘清
01
高校食堂卫生安全问题何解?
在本次事件的爆料视频中,当事学生已提到该食堂的餐具卫生状况堪忧,在此前的饭菜中也时常出现可能会危害人体健康的“淋巴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基于对涉事食堂食品卫生安全信任程度较低的情况,当饭菜中出现异物时,当事人自然会表现出极高的敏感和不信任情绪。
媒体和公众对于频频发生的高校食堂食品安全问题提出追问,到底怎么解决?微博大V@鍋盖頭司令(粉丝数:884.4万)指出,高校食堂外包给餐饮公司是一种常见现象,但在确定承包权的招标过程中有存在利益输送、徇私舞弊的情况。呼吁加强对学校食堂的监管,保证食堂安全就是保证了祖国的未来。面对高校食堂异物频现的情况,正如“红辣椒评论”所言,人们需要一份“立得住、驳不倒”的可信结论。因为大家对于高校食品安全的信任,再也经不起更多的来回“反转”了。
事件敏感信息占比接近93%
来源:人民众云
02
事件处理是否存在过度追责?
在事发当日当事园区的通报文本中,明确表示将问责厨房全体员工,根据职级扣200-1000元,对于涉事厨师及厨工予以开除处理。有网民提出,既然这异物只是鸭子的眼球膜,为何还要处理食堂相关工作人员?如果他们工作没有出现失误,处理方式是否有些偏激?对工作人员来说,是不是也不太公平?基于当前调查结果,对于食堂人员的责任划分应进一步明确,若“异物”是菜品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食材原料,并对菜品的安全、卫生无负面影响,那么罚款及开除涉事员工则可能存在过度惩罚、错误归责的问题。处理不当,将由此影响劳动者合法权益,进而引发次生舆情,对于企业和相关部门的公信力亦有负面影响。
03
官方公信力如何修复?
此次“鸭子眼球膜”的乌龙事件,表现出了明显的舆情搭车效应。由于此前出现的“指鼠为鸭”对公众情绪的冲击仍存,本次事件中舆论场也出现了“指套为鸭”的讽刺造梗,并有网民以“当事鸭”的立场发声,让鸭子被当作“替罪羊”的形象进一步深入人心。
网民评论
新京报评论称,这种多元的观点与论争,其实也是当下舆论场的常态。越是在这个时候,越是需要权威部门及时介入,通过合乎规范的程序,严谨细致的调查,给出令各方信服的答案,定分止争。地方调查部门尤其需要清醒地认识到,此类事件已经不是单纯的食品安全事件,调查结果能否取信于人,更关涉地方的公信力。
网民评论
另外可注意到,在本次食堂异物事件中,有众多自媒体账号发布鸭子眼球膜的科普短视频。有网民指出,“公众怀疑,不是因为想要怀疑,而是大家对眼球膜这种东西实在不熟悉,再加上很多人吃过鸭子从没见过鸭子的眼球膜,更是点燃了普通人的疑问。这样的疑惑是合情合理的,也是需要被好好释疑的。”这也提醒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在回应中亦应考虑受众的惯常认知,适时做好相关科普,让事件回应“有理有据”。同时,官方若可适时引入第三方自媒体的监督、联动(参考:自媒体博主同市监局长逛市场创新监管模式缘何收获舆论关注),不仅从公众视角提高回应效力,也可在潜移默化中让官方公信力的修复和重建事半功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