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傍晚,五一商圈内的行人渐渐多了起来,人头攒动的小吃摊格外引人注意。
在长沙IFS国金中心-T1号写字楼办公的小王感慨,写字楼附近的美食城、美食广场时而闭店、时而新张,仅黄兴南路步行街上,就有2家贴出“旺铺招租”的广告,“红底黄字,格外显眼。”
当日,三湘都市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吆喝声听起来挺热闹,但美食城们的经营状况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撤场、空铺现象频繁出现。发源于上世纪90年代的美食广场,也曾在长沙打造一个个门庭若市的经营神话。现如今,站在消费者口味一天一变的十字路口,美食广场该如何维持“流量王”的好名声?
动态:美食广场五一商圈抢地盘
“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向全球推介长沙时露出的美食广场,自然要来打卡。”7月4日,站在人潮涌动的黄兴南路步行街上,杭州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小何还没来得及寄存手中的行李箱,迫不及待地站在大长沙美食城寨的打卡墙前,拍下一张极具城市氤氲烟火气的游客照。
照片里,夜幕之下的大长沙美食城寨,外墙上各种霓虹灯牌格外耀眼,像极了宫崎骏动画《千与千寻》里的城堡。走进美食广场内,臭豆腐、猪油拌粉、烧烤小串一应俱全,据介绍,美食寨日均接待量高达3万人次,如今已经成为黄兴路步行街上的“网红”打卡点之一。
直线距离约150米外的太傅殿小吃城,已经进入旺铺招租、重装开业的新阶段。“美食广场紧挨着‘黄兴广场’地铁口,人流量完全不用担心。疫情之前,用餐区常常要等位用餐,广告墙上时常出现‘广告压广告’的情况。”一名负责招商的女性工作人员表示,商场的一层、三层正处于整租阶段,后续会按照美食广场规划为小铺面出租,“7平方米的铺面,门口的位置月租5-6万元。”
将老长沙大香肠、糖油粑粑、臭豆腐等特色小餐饮汇集到一起,以商场模式运营的美食城,已然成为五一商圈内翻新速度较快的业态之一。据三湘都市报记者统计,以黄兴南路步行街为中轴线向两侧延伸,营业面积超1000平方米的美食广场已开出近10家,如庙街文化美食城、坡子街美食城、食悦天美食节等等。
“美食广场在长沙有基础,90年代的又一村花巨资从香港引进先进快餐厨房设备,在那里吃小吃,是当年长沙满哥、妹陀最洋气的行为。”2015年,长沙满哥徐干在五一广场西北角开设了长沙首家现代化的美食广场,高峰时期日均客流超过6000人次,一些经营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小档口,日营业额超过2万元,“这在当时,是很可观的收益。”
弊端:业态高度同质化,经营渐显疲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来势汹汹,号称投资小、回本周期短的小餐饮项目,也并非个个都能走向叫好又叫座的局面。有的美食广场毗邻长沙黄兴南路、国金中心等繁华地段,但进入广场内消费的客人与广场外数以万计的人流量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吃品类差不多,什么火起来就卖什么,感觉去哪都一样。”从武汉乘高铁来长沙旅游的陈女士直言,美食广场外相似的赛博朋克风装修风口,广场内重复率超九成的小餐饮店铺,在产生审美疲劳同时,也难以给游客留下很深刻的记忆点。
三湘都市报记者走访过程中发现,美食广场一层经营的各类小吃业态,基本保持着“活不过三年”的生存法则,仅在离黄兴南路步行街北入口100米的美食街的黄金档口,就先后开过“泰芒了”芒果果茶、原味空气舒芙蕾、整棵椰子等小吃店;而美食广场的二楼、三楼也多为宾馆、火锅店、密室逃脱等服务性、娱乐性场所。
徐干表示,美食广场主要是做亲民、客单价低、回购率高的风味小吃,除美食广场自己孵化出来的品牌,在口味创新、品类引入方面拉不开差距,“同质化是美食广场发展的通病,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
同质化严重之外,若美食城无法聚拢人气,即便坐拥核心商圈也无法逃过生意惨淡的命运。“好的时候几百块钱,不好的时候一天几十元营业额。”曾在解放西路老地方美食城经营麻辣烫店的李先生表示,运营方曾推出“下午3到4时,第二份产品半价,晚上22时后,五折,22时30分后,部分产品免费吃”的活动,客流依旧鲜有起色,二十余万元的成本无奈之下打了水漂。
破局:造IP、差异化经营保持新鲜感
长沙市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长沙经济运行情况显示,2021年,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27.56亿元,增长17.0%。那么,囊括了上百种小吃品类美食广场,如何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保持市场竞争力?
坡子街美食广场招商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2021年11月,美食街从商场改为环形街,后期规划中,会更加注重小吃店的种类,尽量避免重复的店铺,“等待暑期客流高峰,也会运用抖音、大众点评等本地生活类平台进行推广。”
“用餐环境是基础,文化IP才是美食广场的核心竞争力。”徐干介绍,“庙街”作为源自湖湘、走向全国的美食广场品牌,在进入广西、深圳、北京、重庆等城市开店时,都会根据当地的美食文化差异布局,在全民小吃及当地美食3:7的设计基础上,还会加入剧场表演以打造“庙街”品牌。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黄亚苹 实习生 刘会欣 田甜 肖梦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