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监管要求银行月度新增贷款要超过去年同期”的消息引发关注,据称目前已有银行接到窗口指导,甚至有的银行已被当面约谈,被要求月度新增贷款要超过去年同期 ,不少银行对此更是直言压力山大。
对此消息,北京商报记者从多家助贷平台处得知确有此事,目前已有银行正计划和平台加大线上贷款合作,并有越来越多银行表示愿意和平台重点发力小微业务,未来资金量将更加充裕。
银行放贷需求强烈
“监管要求银行月度新增贷款要超过去年同期”,短短十余字,却牵动了不少银行机构的神经。
对此消息,6月7日北京商报记者对十余家银行业机构进行了采访求证,大部分机构对此讳莫如深。
不过,从近期一些银行的公开表态以及银行信贷中介的动作,或可窥出一二。
例如,一国有大行在业绩说明会上提及,在今年的信贷投放上,总量上初步安排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量要高于2021年,同时按照央行的要求适度调整。结构方面,一是要支持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绿色信贷、制造业、专精特新、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的信贷增长;二是坚持零售转型的导向,保持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稳定投放,推进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贷款等发展。
另外,近几日一银行信贷中介连续发布的多则营销信息也引起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其称某地方银行贷款产品全年升级,无抵押无担保,个人信用消费贷款最高可申请额度100万元,6月提款享年利率4.86%;另外还有银行推出惠企政策,面向企业主提额降息,甚至可以做到前6期还款打7折。不难看出,不少区域性中小银行正在紧抓信贷投放,并相继开启降价模式谋增长。
事实上,今年以来,受疫情影响多地采取严格防控措施,中小企业尤其是餐饮、旅游等重点行业企业受到严重冲击,在此背景下,监管持续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加大信贷投放支持实体经济恢复。以银保监会近日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受疫情影响困难行业企业等金融服务的通知》为例,其中就提出,银行机构要及时满足因疫情暂时遇困行业企业的合理、有效信贷需求,努力实现住宿、餐饮等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信贷余额持续稳步增长。
“监管要求银行月度新增贷款要超过去年同期,主要还是期望在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给中小微企业以更多呵护。”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评价道。
对于监管这一要求,冰鉴科技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同样认为,监管鼓励银行新增月度贷款,主要目的是希望通过补充企业现金流,帮助受到疫情等大环境影响的企业渡过难关,此外,希望通过提供信贷资金刺激企业扩大生产,稳定经济增长。目前来看,几乎所有的商业银行都会积极参与其中,履行放贷责任,其中主要信贷产品包括个人购房贷和消费贷、房地产企业融资、中小企业经营贷等。
头部助贷平台迎契机
虽然大部分银行对这一监管要求缄口不言,但北京商报记者仍从与银行合作的多家助贷机构处确认了该消息。
有平台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确实有银行收到了这一要求,还有公司业务人员称明显感觉到银行的放贷需求较此前更为强烈,“以前我们都是乙方,和银行那边合作想见一面都难,但最近明显感觉没那么困难了,毕竟银行线下增长压力大,现在通过线上合作的方式,贷款余额或更有利于实现新增,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利好消息”。
“确实有所耳闻。”一助贷公司高管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从数据上也可表明,根据公司最新一季度财报,当期撮合贷款总额为152.5亿元,较2021年同期上升40.5%。从增长的幅度就能发现银行助贷层面的需求是增加的。
还有一头部助贷机构也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目前,银行、小贷公司、互联网金融公司都在小微信贷上发力,从平台各类资产促成借款额来看,小微借款额的增速是最快的。我们也在不断加快风控模型迭代,寻找更多的优质资产,而且越来越多的银行表示愿意和我们在小微业务上合作,未来资金量会更加充裕”。
“此次的窗口指导,可能是针对信贷增长不力的部分银行。”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指出,在疫情影响下,银行一方面担负支持实体经济复苏的责任,扩大信贷规模降低利率成本,另一方面面临企业还款能力下降,坏账上升的风险。因此,当下对银行来说,挖掘客户贷款需求和控制信贷风险都面临挑战,用传统的方式难以满足当下的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银行需要通过助贷合作方来挖掘和开拓用户需求,提升信贷效率,防控坏账风险。
不过,虽然银行新增贷款压力上升,但对合作的助贷平台要求并未降低。
正如一助贷公司业务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所述,能感觉到银行相较此前来说合作需求更为强烈,但在实际要求和合作标准上并未放松,比如公司的知名度和声誉、公司的合规性和实力、公司的业务能力、风险水平、科技能力、产品等,评估合作伙伴的维度仍然非常多。
在苏筱芮看来,银行月度新增贷款压力上升,确实会一定程度上利好助贷行业的发展,不过,助贷行业经过前期的严厉整顿,格局已逐步形成,即便银行压力上升,也通常会倾向于选择头部的助贷平台进行合作。
厘清合作权责及边界
如何在谋增长的同时守住风险,无论是对银行还是助贷平台,都将是一大考验。
“银行‘既要又要’,风险表现要好,规模也要保证。”正如前述助贷公司高层所说,其公司合作的银行主要还是城商行和互联网银行,合作过程中能感受到银行对平台的要求仍然十分严格,因此,不管是合作方还是平台,目前仍保持审慎态度,跟着国家政策走,保证资产质量、健康发展是重中之重。
在苏筱芮看来,对银行来说,尽管监管提出能够放宽不良容忍度等相关指标,但如何判断这些中小企业是否具有经营的可持续性、是否会出现浑水摸鱼分子仍有待衡量;另外,后续,涉助贷领域的合规问题仍是重点。在她看来,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模式,均需厘清双方的合作权责以及边界,做好个人信息相关的保护工作以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此外还要坚守中小银行的地方服务属性,在跨区展业等红线方面保持谨慎。
于百程同样称,部分助贷机构在线上业务、长尾小微客户服务、科技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对于银行业务可形成补充。当然,在银行与助贷机构合作中,要以合规为前提,不能因为加大合作而衍生出新的风险。比如银行应建立合作机构的全行统一准入机制,在与助贷机构的合作中明确责任分担,加强营销规范性等。
王诗强则认为,今年以来,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企业和个人短期资金需求增加,从而带动了消费金融和小微企业信贷发展,这可能是一些助贷机构业绩同比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对于银行来说,后续更应该与第三方智能风控企业合作,努力打造自身风控能力、获客能力,减少对助贷、流量巨头的依赖,只有这样,才能将放贷客户变成真正的自有客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