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小区物业,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就是保安、保洁、绿化……殊不知,通过专业化的管理,保障园区内设施设备有序运行,也是物业服务的核心任务之一。好的物业,可以助力社区常住常新,资产保值增值。
为了让业主更好地了解小区设备房的日常运行和管理维护工作,增强物业管理的透明度,近日,重庆万科物业组织开展了“设备房开放日”活动。万科翡翠天麓、万科观承小区邀约社区民警、社区工作者、业主代表、热心市民、媒体等各界人士参观设备房,共同探寻小区“隐秘的角落”。
(资料图)
机电专家在配电机房巡检(央广网发 万科物业供图)
万科物业设备房开放 ,零距离参观园区“心脏”
“专业”“智能”“人性化”“安全”“规范”……这是当天各界人士参观设备房后说得最多的关键词。大家均对重庆万科物业智慧化建设成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设备房是整个小区的核心,对于小区的重要性,就犹如人的心脏,影响着小区里的千家万户。”据万科翡翠天麓物业负责人蒋恒介绍,设备房通常藏身于地下楼层或天台,管网蔓延至楼栋的各个地方。
在万科物业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参观者依次前往指挥中心、配电机房、发电机房、电梯机房、消防水泵房等关键点位处,详细了解各项设施设备运行及管理情况。
在指挥中心,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显示屏上,小区各个重要安全监测要素、物业人员工作情况均清晰呈现出来,管理人员只需盯紧屏幕,就能做到“小区安全心中有数”。
参观重庆万科物业服务小区指挥中心(央广网发 万科物业供图)
“如果小区哪里出现了隐患,就会及时启动预警机制,并第一时间反馈给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精准处置。”负责园区安防的治安专家详细介绍,而在传统的作业模式下,维修员每天都要巡检设备房,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了这个系统,可以轻松实现24小时无间断云检测,达到对各个服务小区的全时段风险管控及处理,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服务也更精准了。
在参观的过程当中,每台设备都贴有的二维码引起了大家的好奇。负责园区电梯运维的专家廖华毅解释道,二维码其实是设备的“身份证”,后台能够显示设备的基础信息,日常巡检、问题排查时,维修人员会通过扫描特有的二维码,记录设备的检查情况。
活动现场,万科物业的标准化管理动作让参观者连连点赞。
奉行“以养代修”, 确保设备运转不掉线
小区内公共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关系到每一位业主的日常生活起居,所以在平时,做好设施设备维修养护工作,至关重要值得一提的是,在万科物业的服务里,小区里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远不止这些明处可见:业主可能不知道 污水管道、屋面天沟、消防水泵都要定期定时的清理和养护。
“跟一眼便能区分出干得好或不好的小区保洁、绿化相比,水泵房、配电房等小区重要的运营设备隐藏在小区里隐蔽的地方,它们的日常管理,业主通常看不见、感知不鲜明。所以这些工作必须成为日常处理的关键,否则,设施设备一旦发生故障,将严重影响业主正常生活。”万科观承小区物业驻场经理吴新艳表示。
负责园区机电的专家曹亮介绍,对于小区设施设备的管理,万科物业奉行着“以养代修”的理念,因为只有将设备的检查、调整、维护、 保养等作为日常工作,才能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减少设备大修次数,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切实从根本上保障设备的运转效率,同时为业主降低设备运维成本。
据了解,每类设备,都有着不同的巡检保养周期,有的按日, 有的按周,有的按月……正常运转状态下,无需人员打理;但一旦出现异常,又需要迅速处置排障。因此,万科物业采用周期性工单+临时性工单相结合的设备养护方式,二者结合,确保设备运转不掉线。
所有的工单,由员工完成后,在系统中拍照反馈,经由指挥中心确认完成后,形成工单闭环。同时,万科物业的远程运营中心,也会不定期抽检工单的完成质量,监督与整改工单作业规范,从而让业主们看不见 的设施设备维保工作真正做到实处。
万科物业服务小区的消防水泵房(央广网发 重庆万科物业供图)
公众参观测评值得借鉴 ,开放源于自信
为了共同营造安全、文明、和谐的居住环境,参观完设备房之后,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同步组织参观人员进行见面沟通会环节。
“社区的基层治理离不开物业服务企业的配合,物业服务企业已成为社区基层治理的支柱力量。 ”参与此次活动的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万科物业针对社区治理中的各种难题,充分整合各类资源,持续改进物业管理工作, 提升了物业服务水平。 与此同时,此次活动深化了社区、业主、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激发了基层社会治理新活力。
热心市民邓先生表示,“高空抛物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为避免出现这一问题,万科翡翠天麓小区内居然安装了66组超高清摄像头,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值得大力推广,一起用“科技”赋能,保障城市居民头顶上的安全。”
参观完两个小区后,不少参观者感叹:“深深地感受到万科物业的细节和品质标准”。与此同时,有媒体观察员评价道,万科物业在交出一份漂亮“答卷”的同时,更是以开放的心态、谦逊的态度、创新的精神,促进整个行业水平的进步。(余小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