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2022年7月9日—10日,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第十三届广播剧论文评析(終评)会在北京召开,14位終评委参加会议。
第十三届广播剧论文评析共收到各会员单位报送的论文19篇。在参考先期进行的初评委意见的基础上,经全体终评委审读、评议、投票,评出14篇入围作品,淘汰5篇。其中,特别推荐论文4篇,重点推荐论文4篇,推荐论文6篇。评委会认为,本次参加评析的论文质量、数量都有所提高,大多数论文观点鲜明、言之有物、体例规范,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针对当下广播剧发展、选题、制作等一系列问题,结合本地实际做出较为深刻的理性思考和总结,反映了广播剧人勇立潮头、勤于思考、砥砺前行的意志品质。
获特别推荐的4篇论文,较为全面地体现了上述特点。河南台的《顺应时代之变增强创作内生动力——以广播剧<永远的二七塔>创作为例》,结合融媒时代广播剧生存现状,提出广播剧创作应顺应时代之变,以“奋斗的人民”和“人民的奋斗”为主题,在增强内生动力下功夫,为当代工业+党史题材创作的突破和融合传播,提供了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理论思考。沈阳台的《仅凭声音也可呈现推拉摇移》的作者是一线导演,他通过不懈努力将影视和舞台剧艺术的优长,借鉴到广播剧生产环节,创造性地将广播剧不同场景进行空间蒙太奇设计,通过将人声、音乐、音效和动效做出强弱、远近、虚实处理,确认各层次组合达标后再进行后期加工的一套工作流程,在实践中经受了检验,他的经验分享值得推广。陕西新动向传媒的《融媒体时代广播剧对乡村文化空间的拓展》,以丝路之声系列广播剧创作为例,从拓展乡村听觉文化空间角度,论述了通过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及其蕴涵文化价值振兴广播剧创作的前景。湖南台的《海外播客发展对中国广播剧的启示》,介绍了近几年海外播客市场蓬勃发展所催生出的全新有声产品,从五个方向归纳了海外广播剧的五种新样态,给国内广播剧创作提供了的有益的启示。
本届参加推介的19篇论文基本都属于应用理论研究类作品,因为在体现上述特点完整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可以区分水准高下。
评委会认为,虽然本届论文整体水准有上升趋势,但一些带有共性的问题仍然存在。一是创新性不强。有些作品或老生常谈、旧论堆砌,或言之无物、不知所云。二是深入性不够。有些作品看似提出一些看法,待论述时浅尝辄止。三是严密性不周。个别作品头重脚轻、纸上谈兵、文不对题,或引述有误、结论唐突。这些问题反映出目前广播剧人的理论素养和思辨能力尚须提高,今后如果不花大力气提升理论素养,将制约广播剧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因此,作为当代有志向的广播剧人,在参与创作广播剧之余,还应当致力于理论提升,立志为广播剧“立学”,为培养新人“传道”,为创制精品“开路”,耕耘出属于广播剧的百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