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当前独家】海南:打造市场主体成长“沃土”

当我们关心经济时,到底在关心些什么?

不必搬出晦涩的专业术语,答案就藏在一个个具象化的市场主体身上——大到一家工厂,小到一家饭店,如同经济细胞的它们,既关乎供给又关乎需求,既连着就业又连着民生,直接影响着千家万户与社会稳定。


(资料图)

市场主体要想生得下、长得大、活得好,前提是成长的“土壤”足够肥沃。

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战略框架中的重要一柱——眼下,海南围绕制度集成创新,以更大力度、更高标准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构建全方位企业服务体系,正让每一个经济细胞都焕发生机与活力。

海口市龙华区政务中心,工作人员依据“红、橙、黑”信用等级审批,使“红档”的群众所申办的事项自动进入“快批”通道。张茂 摄

提效能,审批改革释放活力

21天,这是今年4月海孵(海南自贸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从申请到获批上市所用的时间。而在过去,一款医疗器械走完全部审批流程,通常需花费2年到3年。

对于企业而言,审批时间从“按年算”到“按日算”,意味着真金白银的收获。

以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为准绳,近年来,海南围绕“最低市场准入、最简权力清单、最优审批服务、最有效监管”的“四最”要求,持续深化审批改革,让限制资源要素充分流通、自由流通的“条条框框”被加速打破——

快点,再快点!14个重点园区推行极简审批,项目落地审批提速90%以上;依托“e登记”平台推行商事登记“全省通办”,开办企业时间压缩至1天,申请材料压减80%以上。

少点,再少点!实施政务服务“零跑动”改革,政务服务可网办率超90%;全面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海南省16个市县(不含三沙市)和海口、三亚8个市辖区实现“一个大厅办事、一个部门审批、一枚印章出件”。

降点,再降点!在全国率先探索承诺即入制和准入即准营,涉企经营许可实行告知承诺事项达111项,数量全国最多,审批流程和时限压减70%,市场主体进入特许领域经营更便捷。

措施效果怎么样,市场主体“用脚投票”。

近两年,海南新增市场主体超过100万户,保持年均40%的增长速度;截至今年8月,海南省实有市场主体同比增长已连续30个月保持全国第一,日均新设企业数从2018年的159户增长至如今的700余户。

人流、物流、资金流不断汇聚,来自境内,也来自境外。渐成全球投资“新热土”的海南自贸港,向营商环境提出更高要求:既要放出活力,也要管出公平,对标国际。

完善营商环境配套法规体系,构建多元化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标准化信用监管制度覆盖全省,成立我国境内首个公平竞争委员会……以良法善治为路径,海南推动营商环境法治化,营造公平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环境。

实施最短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优化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单一窗口”,落实境外投融资便利化政策,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对标国际高水平营商环境规则,海南推动营商环境国际化,自由便利水平不断提升。

创新不止,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与探索仍在继续。

优服务,助企甩掉“旧包袱”

缓缴电费16万元,缓缴社保费11万元,缓缴住房公积金1.7万元……几项纾困政策叠加之下,今年9月,屯昌福泉自来水公司减少支出近30万元,资金周转压力顿时化解。

疫情之下,市场主体各有各的难。既然有困难,那就搭把手、拉一把、扶一程。

今年以来,海南密集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通过阶段性措施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充分用好缓、免、减、退、返、补等一套组合拳,对不同行业、不同门类市场主体靶向施策、精准“滴灌”,不断为助企纾困按下“加速键”。

政策红利能不能精准落袋,前提是听清呼声、摸清症结。

奔着问题去,2258名领导干部担任首席服务专员,深入车间厂房,聚焦市场主体“准入、准营、退出”各环节难点堵点痛点,听意见、问需求、解难题,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带着问题来,从省领导“早餐会”到市县长“现场会”、厅局长“接待日”,500余场“政企面对面、服务心贴心”活动相继开展,你一言我一语,“消化”掉堵点,“聊”出发展信心。

“过去我们碰到困难,根本不知道该向谁反映。”海南新大源工业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钟逸说,如今,他的选择十分灵活,既可以线下找“店小二”,也可以通过营商环境问题受理平台线上吐槽。

这一口号为“海南自贸港请您来投诉”的问题受理平台,将解决个性问题和破解共性问题相结合,截至2022年9月底,共办结各类营商环境问题3721件,帮助一大批市场主体甩掉“包袱”轻装上阵。

营商环境,“优”无止境。持续用力、响鼓重锤、纵深推进,海南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脚步,仍在阔步向前。

标签: 环境问题 审批流程 有限公司

热门资讯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