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环球时讯:江河奔腾看中国丨陕西延安:大美生态“孕育”幸福生活

群众新闻网讯 金秋时节,南泥湾千亩稻飘香,黄河边红枣压枝繁,洛川塬苹果红又甜……黄土高原上铺展着丰收的图景,洋溢着幸福的气息。


(资料图片)

9月28日,记者在陕西延安延川县文安驿镇马家沟村的果园看到,红彤彤的苹果压弯枝头,分外喜人。红起来的“金苹果”,撑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好果子离不开“硬科技”。马家沟村的千亩果园是由延川百优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旱作示范果园。公司总经理史建告诉记者,示范果园以节约化、矮砧密植及智能水肥一体化滴灌设施为技术依托,以分布式精密农业气象站及遥感数据为参考,真正实现了精准高效、节水节能与节省人工的现代化果园种植。

发展高效旱作农业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延安聚焦农业产业转型,大力发展节水农业,在粮食作物种植上,推广全膜覆盖、垄沟种植等技术措施;在果园里,实施坑施肥水、集雨窖、绿肥种植和秸秆覆盖等技术措施;在设施大棚中,推广水肥一体化和微灌滴灌技术……

“2021年,我们累计建成果园集雨窖7.73万个,年推广豆菜轮茬94.3万亩,地膜地布、秸秆覆盖技术覆盖率达51%以上。”延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水是黄河的命脉,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

8月1日,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桃花水母首次“现身”延安。这种对水环境要求极高的珍稀水生生物在延安黄河引水工程的应急调蓄水库轻盈跃动的背后,是延安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黄河流域延安段水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显著成效。

为守护一泓清水,近年来,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全面启动黄河流域延安段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有序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整治”4项重点任务,排查出入河排污口552个。

此外,延安市持续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推动流域达标治理。延安市生态环境局污染防治科科长惠振龙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延安市累计建成市级污水处理厂2座、县级污水处理厂14座、镇村级污水处理厂183座,日处理规模达到26.82万吨,完成15个污水厂提标改造。”

“我们通过实施‘一河一策’‘一断一策’及主要河流水体达标治理项目,狠抓黄河流域‘清废行动’及入黄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严格水域岸线管控,确保全市流域断面水质得到持续改善。”延安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贺毅说。

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理,黄河流域延安段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今年1月至7月,延安市14个国控断面中,优良比例达到92.86%。如今,“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成为延安市的常态美景。

秋日的延川大地群山含翠,风景如画。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越来越多的延川人享受到好生态带来的好生活。

每天清晨,延川市民马英都会绕着城区晨跑锻炼,满眼的绿意和新鲜的空气给了她澎湃的动力。“现在延川最明显的变化是生态好了、环境美了。城市街道越来越整洁干净,绿化越来越好,真是让人欣喜。”马英说。

水变清了,山变绿了,这是延安数十年如一日科学推进国土绿化的成果。2012年以来,延安市累计完成营造林1254.84万亩。目前,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4454.28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80.3%。截至2021年,延安市完成退耕还林1077.47万亩,生态效益年价值量近200亿元。

如今,延安的绿色更加浓郁。全市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45.4%提高到了2021年的48.07%,林草植被覆盖度由46%提高到81.3%。年入黄河泥沙由治理前的2.58亿吨降为0.31亿吨,降幅达88%。

“郁郁青山”构筑起黄土高原生态屏障,“鸟语花香”彰显延安优美宜居环境。随着森林植被增加,延安境内黑鹳、鸳鸯、雉鸡等珍稀鸟类越来越多,原麝、华北豹等珍贵兽类重现山林。

23年来,从荒山秃梁到层峦叠翠,“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市”延安在“护绿”“守绿”上下足功夫,创造了不可磨灭的绿色奇迹。

如今,依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延安大力发展林下产业,推进林业碳汇开发,进一步“用绿”“活绿”,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的富民路,群众端上“绿饭碗”,吃上“生态饭”,过上了幸福生活。(记者 陈宏江)

标签: 黄河流域 生态环境 污水处理厂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