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观察 >

环球要闻:瞰县域丨甘肃漳县:党建引领绘就乡村振兴图景

仲秋时节,走进甘肃漳县三岔镇,处处都是产业兴旺的景象。“昨园”农家乐里,游客正品尝着特色美食;绿古园蔬菜基地里,辣椒迎来大丰收;九居谷、神龙谷生态园里人气十足……这也是三岔镇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强产业、扮靓乡村、群众富足的靓丽成绩单。


(资料图片)

近年来,漳县三岔镇紧扣“一村一落皆是景,一山一水皆是情”的发展思路,多措并举推动党建与乡村振兴精准对接、深度融合、一体推进,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党建+“品牌”,乡村振兴有保障

漳县积极打造和选育党建品牌,结合各村发展定位、文化传承和党建基础等因素,按照“一核多元,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采取“党建+产业发展”“党建+乡村旅游”“党建+基层治理”“党建+移风易俗”等模式,建立一个村、一套方案、一支队伍、一抓到底的“四个一”推进机制,在全镇12个村形成了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有特色、有影响的党建品牌。

“今年我们依托镇党委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出资5万元建立了河南坡村爱心洗衣房,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党的温暖。”三岔镇河南坡村党支部书记张林说。

漳县中药材种植基地(央广网发 漳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党建+“产业”,乡村振兴有方向

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三岔镇紧紧围绕“农业园区化,产业规模化,农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打造“334”产业发展模式,即:建成菌菜种植、中药材初加工和淫羊藿种子种苗繁育3个集中园区;培育开发九居谷地质生态体验文化村、烟坡神农谷田园综合体、吴家门花卉产业基地3个“农旅”“文旅”融合综合体;建成高原夏菜、水果玉米、柴胡、党参黄芪为主的4个千亩农业产业基地,依托朱家庄淫羊藿种子种苗繁育基地,新建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100亩,发展林下种植1000亩,建成冷水鱼养殖基地200亩,逐步融进观光、采摘等休闲元素,提升产业附加值,切实推动“农旅”“文旅”融合发展。

“这一片大概有20多亩,是我们村今年引进山东青岛等地特色果树建成的高端水果采摘园,明年就能开园采摘,预计每亩收入可达2-3万元。”三岔镇许家门村党支部书记王强毅介绍,目前,水果园已经吸纳了附近10余户村民就业,每人每天收入在80-100元左右。

党建+“环境”,乡村振兴有亮点

“路变宽了,水变清了,自来水通到了家里,环境变好了,心情也跟着变好了。”三岔镇三岔村的杨春兰一家住着大瓦房,窗明几净,房前屋后花草芬芳。

三岔镇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推进厕所、垃圾、村貌“三大革命”,开展村内户内治乱建、治乱排、治乱弃“三整治”,建立“镇、村、组、户”四级网格化常态管理机制,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整治成效。同时,大力开展“绿满陇中”行动,今年以来,共种植行道树、云杉等树种11万株。

漳县人才教育实训基地(央广网发 漳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党建+“人才”,乡村振兴有活力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栖。三岔镇紧盯人才做文章,通过搭平台、建机制、强保障,推动人才从“走出去”到“引回来”的华丽嬗变。衔接漳县县委党校、漳县人力资源局、劳务办等单位,在朱家庄村设立了漳县人才培训教育教学基地,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及就业培训。

同时,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的引领作用,采用“支部+致富带头人+企业+农户”的利益联动模式,推动富民产业规模化、系统化发展,带动农户共同致富。

“多亏了县上和镇上对我的支持,我的返乡创业之路才能这么顺利,产业才能越做越强。”三岔镇烟波神农谷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杨迟同说。

党建+“文化”,乡村振兴有内涵

为打造“书香乡村”,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激发辖区内群众的阅读积极性,三岔镇文明实践所依托镇综合文化站及农家书屋,充分运用现有资源,创新活动方式,常态化开展“书香话文明”“惠民读书角”文明实践活动。同时,有效对接村民需求,优化图书内容供给,让农家书屋成为村民的“良师益友”与“精神粮仓”。(赵琼 裴文婷)

标签: 繁育基地 人居环境 发展思路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