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丁艳王胜昔光明日报通讯员李萱萱
(资料图片)
“治理效果相当明显,值得点赞!”8月5日,记者走在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嵩山路北段的人行道上,一排排高大笔直的杨树枝繁叶茂,树荫下格外凉爽。采访中,不少路过的市民表示,以前每到春天,杨柳絮满天飞,戴好眼镜口罩全副武装才能出门。今年春天飞絮少了,空气也格外清新,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白天忙展会,晚上我就到沙澧河风景区走走看看,没有了飞絮的困扰,欣赏美景多了几分惬意。”连续8年参加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的广东客商赵龙超见证了漯河市杨柳飞絮逐年变少的过程。“早些年参展时,会场周边飞絮满天。今年几乎没有,漯河的飞絮治理看来是下了真功夫。”赵龙超直言。
群众发自内心的点赞,客商看得见的改变,正体现了漯河连续六年精心开展杨柳飞絮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效。
过去漯河不少路段的杨树和柳树作为城市绿化的“先锋树”,其速生特性为城市增绿遮阴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春日百般好,唯有“絮”烦恼。每年3月底至5月,漯河的一些城市主干道和沙澧河风景区内,杨柳飞絮漫天飞舞。
对此,漯河市委、市政府积极回应市民关切,将杨柳飞絮防治工作作为民生实事项目强力推进。
自2018年起,漯河已累计投入防治资金3000余万元,在每年春夏季,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抑制飞絮,尽全力减少杨柳飞絮对市民生活和健康的影响。
“我们曾专门对一棵注射了花芽抑制剂的柳树进行跟踪观察,第二年通过对比发现它的花芽明显减少,说明这个方法有效。”漯河市城市管理局园林绿化养护中心郾城所副所长米晓艳长期工作在飞絮防治一线。她告诉记者,飞絮防治是一个长期过程,经过多年的实践,她和同事们摸索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负责沙澧河风景区内飞絮防治的漯河市沙澧河建设运行保障中心管理科工作人员王家乐和米晓艳有着同样的体会。“景区内雌性杨柳树有四千多株,但景区曲径小道较多,大型雾炮车进不去。为此,我们专门配备了小型水车,喷洒的频次高一点,防治效果很好。”王家乐说,“在清扫飞絮的垃圾袋上加一根皮条、用旧扫把更容易把飞絮从绿化带内扫出来等操作均是一线工人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好方法。”
今年3月29日一早,漯河市城市管理局园林绿化养护中心的絮情监测预报显示,市区部分路段已有零星飘絮。当日上午10时许,黄山路上两台雾炮车开始对道路两侧的毛白杨喷洒杨柳飞絮抑制剂。6年来,这样的场景已成为漯河飞絮防治季的常态。
近年来,漯河市科学制定杨柳飞絮治理规划,通过清底数、早着手、多举措、全覆盖、抓源头等方式,综合防治杨柳飞絮,助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为准确掌握全市杨柳树分布情况,科学制定防治措施,漯河市城市管理局组织人员对市区范围内的杨柳树开展了排查统计、登记造册,并根据分布情况在杨柳树集中路段设置监测点,实时监测种穗成熟度及飘絮情况。
底数清是第一步,早着手是基础。在每年飞絮高发期来临前,漯河市提前制定杨柳树飞絮防治工作实施方案,对防治范围、方法和保障机制进行细化。此外,源头治理也是一项重要举措。在城市更新、绿地改造中,漯河市逐步淘汰更新老病弱杨、柳树,通过“控制总量,减少存量,禁止增量”的方式,减少市区雌性杨柳树数量。
“飞絮防治工作年年做,我们也在不断总结中创新方式方法。”米晓艳介绍,“物理+化学”双重抑絮法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漯河市还采取“三维立体防治”的方法对杨柳飞絮进行阻击,使其“无法飘”“飘不动”,形成从天上到地上的“立体治絮”效果,杜绝“二次飘”。
《光明日报》(2023年08月21日10版)
标签: 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