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举办的“消费助农集市”专场活动上,抱古村种植的睡莲备受消费者青睐。 记者 李学仕 摄
阳光和煦,微风徐徐,汽车从市区沿着高速公路向西前进,一个小时左右,便来到了崖州区抱古村。抱古村是黎族村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政府的政策扶持下,抱古村因地制宜,发展热带睡莲产业、热带水果酒酿造产业、数字蜂箱产业等,持续带动村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脱贫户兰玉光便是在政府精准扶贫政策下过上小康生活的一员。
清风拂过,兰玉光起了个大早。去年,通过勤劳的双手,其一家人年收入逾10万元。记者了解到,2022年度三亚脱贫户收入稳步增长,人均纯收入22386元,增速13.6%。
【资料图】
去年,为有效应对疫情对脱贫户收入的影响,三亚先后召开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专项组会议等,研究部署脱贫户增收工作,采取了20项措施为脱贫户增收护航。
要实现增收,就要有“生金”的发财树,这棵发财树就是产业。去年,三亚积极打好产业组合拳,致力产业兴旺,让乡村振兴“繁花朵朵”,为脱贫户的好日子注入活力。
在吉阳区罗蓬村,通过巩固发展槟榔、芒果种植产业、大力发展线椒种植产业、抓好小脚鸡养殖产业、黑山羊养殖产业增加收入,其中,线椒种植面积由2020年的1400亩提高到2022年1800多亩,全村线椒产值达到3000多万元;
在崖州区长山村,脱贫户正在享受着产业多元化带来的红利。村里引进相关企业发展产业,村民的收入逐年增长。其中,长山村计划利用国道旁养殖场清退集体土地(220亩)和三亚仕泓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发展蛋鸡养殖和冷链物流项目,实现增收、就业双保障;
崖城村不断探索特色产业发展,着力打造“一村一品”,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借助区位优势,联动中国农业科学院、琼崖农业公司,依托村企合作模式,用好南繁科研资源,发挥农业新品种“首种”优势,大力发展水培蔬菜和礼品西瓜产业,实现一地“六收”成效。
据了解,在产业帮扶上,去年三亚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2022年度实施产业发展类项目49个,涉及经营主体33家企业(合作社)联结带动,均已建立健全3种联结带动方式,2021年度已收益分红489.87万元,各区(村委会)已制定产业收益分配方案,实行差异化分配。按照合同约定,2022年度到期收益分红109.8万元,其他收益分红按照合同约定时间陆续兑现。此外,三亚落实奖补政策,对稳定脱贫户、监测对象家庭经营性净收入实施阶梯式生产奖补,2022年已发放奖励1219户240万元。
“政府为我们搭建了平台,自己种的农产品都能拿到市场上卖,增加了收入。”提起消费助农集市,天涯区台楼村脱贫户林少珍非常感激,自三亚开展消费助农活动以来,她种的香蕉、椰子、木瓜、四角豆等农产品很畅销。
记者了解到,三亚去年累计开展各类消费助农集市共40场,销售金额达557.59万元,销售金额同比增加236.36万元,增长78.75%,受益农户达9365户次,其中收益脱贫户2341户次。
三亚还在就业帮扶上积极发力,去年全市脱贫劳动力6005人,累计实现务工就业5010人,就业务工人数较前年增长2.83%;17家就业帮扶基地(车间)累计吸纳帮扶对象劳动力318人就业;全市共开发乡村公益岗1132个,安置帮扶对象劳动力1131人就业(含190个疫情防控临时公益岗);全市共发放各类务工奖励补贴1461.63万元,惠及9965人次。
受益于此,吉阳区罗蓬村脱贫户王双回家创业,开起了理发店,用自己的一技之长,剪出了生活的新模样。现在,他靠理发每个月能增收两三千元,生活水平也提高了。
“吃住都好了!”吉阳区罗蓬村村民董花说,除了自家种植的几亩地外,她还在村里的公益性岗位工作,多一份收入,多一份保障。
(记者张慧膑)
原标题:
去年三亚脱贫户人均纯收入22386元,增速13.6%
幸福花开喜上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