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介意自己和身边朋友的生活状况:住着什么样的房子,开着什么样的车子,拥有多少财产,在社会上有着怎样的名声和地位……
当我们对这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们发现,无论我们再怎么努力地工作,始终无法得到我们想象中的幸福感和快乐感,甚至越努力,越焦虑,越奋斗,越迷茫,越有追求,越有压力……
【资料图】
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如何才能活得幸福快乐呢?
在现代大众传媒的导向下,人们提高了对自己的期望值,例外论、特殊论等影响了我们正确的价值观判断,所以我们即使在物质上富裕了,但心理上仍承受着许多低水平和浅层次的折磨。这时,我们需要学会重新评估自己现在的价值观、被媒体影响着的特殊论以及当下的边界意识。
生活中,有些人过多追求感官上的快乐,如规避孩子成长和家庭关系的问题,只注重自己的舒服享乐;有些人过多注重物质上的成功,如赚了多少钱,开了什么样的车,或自己住的房子多么多么的漂亮。
研究表明,将精力集中在肤浅的快乐上会让人更加焦虑,情绪更不稳定和更加抑郁;而过分注重物质上的成功的话,一旦衣、食、住、行等得到满足后,幸福和世俗成功之间的关系便迅速归零。
1.重评价值观:是否直接可控。
这里有一对可以构成奇妙对比的例子,戴夫•马斯泰恩被认为是重金属音乐历史上最杰出、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之一,但他却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而同样是有曾被著名乐队开除经历的皮特•贝斯特虽然余下的人生碌碌无为,但最终却成了一个健康快乐的老人,过上了简单又幸福的家庭生活。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截然对立的感受,主要是因为他们彼此选择了不同的价值观。只要确定好价值观,快乐自然会出现,快乐与幸福是良好价值观的副产品。
那么,如何区分好的价值观和不良价值观呢?好的健康的价值观是通过人的内心来实现的,它首先表现为是基于现实的,然后是具有社会建设性的,最后是直接和可控的;与之相反,不良的价值观则表现为迷信,具有社会破坏性,也不能直接、可控。如“诚实”是好的价值观,它完全可控,反映了现实,且有利于他人。
同样的,好的价值观有诚信、自我尊重、自强自立等,而不好的价值观有在乎一切、一味感觉良好、渴望被人人喜欢等。
2.重评特殊论:是否接受平凡。
我们为什么会有“被人人喜欢”的价值选择,往往是受了极端泛滥地媒介宣传的不良诱导。当今生活中,我们周围到处充斥着“人人都注定要成就非凡”的大众媒体特殊论,特殊论的泛滥让人们的感觉越来越糟,让人们觉得必须更特殊、更激进和更自信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或让自己显得举足轻重。
的确,的确有人会做出不一般的成就,但原因不在于他们相信自己是超人,相反,在于他们更相信自己是普通人,更痴迷于让自己不断进步。
人到中年,高晓松最大的醒悟是接受平凡、享受平凡。他说:“原来觉得在平凡生活中过不过来,一定要激荡。现在是从平凡的生活里发现幸福,和老婆孩子一起就是平凡的幸福,不是非得流浪、去远方。”连带着他的育儿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他认为最实用的教育是让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随遇而安,心安理得地混过漫长的岁月。
一个“混”字道出了他对平凡的领悟,他只愿他的女儿一生温暖纯良。
当你知道和接受了自己很普通、很平凡的事实,你曾经总是感觉不足和需要不断证明自己的紧张和焦虑也随之消失不见了。而且做起事来也会越做越好。
3.重评界限感:是否明确清晰。
大多数人可能对心理界限感到不太熟悉,比如说有个路人突然拦住你,想要抢你手里的钱包。你的第一反应多数是反抗、求救,或者是报警,但当某些人提出一些过分要求,如打扰你手头正在进行的工作,强硬地要求你帮他完成他手头的工作,你却往往会选择答应或顺从,由此可见,我们对物理边界和经济边界非常敏感,但是对于心理边界却是非常模糊的。
一个人的人际关系界限如果不能清晰明确,他就很难成为他自己,就会不停地允许和纵容别人践踏自己的界限,和无意的跨越和践踏别人的界限。这样就会出现要么把别人的事儿当做自己的事儿,要么把自己的事交由别人负责。无论是哪一种,都不是健康的人际关系,我们若想幸福快乐,就需要建立自己的界限。
相信,只要我们学会了重新评估自己现在的价值观、被媒体影响着的特殊论以及当下的边界意识,那么幸福快乐之花必将永远盛开在我们身旁。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