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财经 >

热头条丨清明节的习俗和意义_每年的清明节是哪天

1、每年的春分点来计算的,春分点每过15天会有一个节气,所以清明在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5日居多。

2、不是固定在阳历4月5日,也不是以农历来决定的。

3、 春分点随地球自转变化,地球每天的自转并非24小时,而是23小时56分,每四年就会累计减少一天,从而影响节气的时间,按照这个规律推,明年的清明刚好就在4月4日,所以市面上的日历并没有印错。


(资料图)

4、1清明节的介绍一、清明节的介绍春分后十五天为清明,是郊游的好日子。

5、清明又是扫坟祭祖的日子,民间又称为“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十月一日总称“三冥节”,有城隍出巡的仪式。

6、寒食、清明本来是两个节日,但山东民间大都把两个节日合而为一。

7、一般叫清明,少数地区叫寒食节,但过节却是在清明这天。

8、垦利地方自清明节前三日算起,称“大寒食”、“二寒食”、“三寒食”,第四日为清明,人们于这四天内扫墓、踏青。

9、鄄城以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又称清明节为“鬼门关节”。

10、扫墓是清明的一项主要活动。

11、旧时,泰安的扫墓仪式比较隆重。

12、男主人挑着四个小菜和水饺到祖坟,先将祭品供上,然后焚香烧纸,洒酒祭奠。

13、招远、即墨、临朐、临清等地扫墓时还要给坟墓添新土。

14、据说,这是给祖先修屋,以防夏天雨大漏水,实质上是对祖先的怀念。

15、多数地区是在清明这天扫墓,少数地区(如诸城)在寒食这天扫墓,而龙口、博兴等地则在清明前四天扫墓。

16、现在一般都在清明这天扫墓。

17、二、清明节的由来古人有迎接春天的习俗,农历3月初的天气正好是春意盎然的时候,适合人们开展各类活动,包括踏青出游,乃至"野合",所以春季最主要的节日也在这个时候。

18、早期的清明节并没有祭扫的功能,清明节的活动内容与3月初的其它节日是相同的。

19、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历制定的历法,本身并非节日。

20、清明恰好在农历的3月初,正好和古代春天的节日上巳节、寒食节重叠,久而久之清明也成为了春季节日的一部分。

21、今天,上巳节已经从中国人的节日谱中消失了,但过去它曾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22、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则固定为农历三月三那天。

23、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经开始流行,《论语》中所说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写的就是当时的情形。

24、最早的时候,上巳节那天人们会去踏青郊游、到河边洗澡。

25、另外,这天也有"驱邪"的功能,古人称为"祓除畔浴"。

26、在上古时期,节日的作用就是驱邪避灾,譬如"重阳节登高",实际的原因是为了躲避山下的瘟疫,"祓除畔浴"也是这个道理。

27、朱旭强解释说,实际原因是由于冬天河水太冷,3月初的水温恰好,人们急着去洗越冬后第一次澡。

28、上巳节也有求偶交配的功能,《诗经》所说的"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也是发生在这段时间,这样的传统一直影响到唐宋,杜甫《丽人行》中就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句子。

29、不过,后来随着社会趋向文明,野合的主题被替换为求子,上巳节后来形成了祭奠女娲庙,妇女们在河边求子的风俗。

30、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也有过"三月三"的习俗,"曲水流觞"便是当时人们普遍采用的一种休闲方式,这个在王羲之的《兰亭序》里都读到过。

31、至于清明祭祖的风俗,有一种说法认为与农历三月的寒食节有关,寒食节传说是因为春秋时晋文公为了纪念大臣介之推而设。

32、朱旭强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后人附会的说法,就像将端午和屈原扯到一块儿那样。

33、寒食节的来历与古代取火困难有关,一旦得到火种便要保存很久,今天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着在屋子里设火塘的风俗。

34、而寒食节便是一年一度"改火"的日子,人们在那几天要替换新的火种,所以只能吃冷食。

35、所以寒食节本身和祭扫并无关系。

36、2清明节的习俗扫墓。

37、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38、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39、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40、2、食俗。

41、清明时节,江南一带有吃青团子的风俗习惯。

42、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接着取用这种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然后开始制作团子。

43、团子的馅心是用细腻的糖豆沙制成,在包馅时,另放入一小块糖猪油。

44、团坯制好后,将它们入笼蒸熟,出笼时用毛刷将熟菜油均匀地刷在团子的表面,这便大功告成了。

45、青团子油绿如玉,糯韧绵软,清香扑鼻,吃起来甜而不腻,肥而不腴。

46、青团子还是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正因为如此,青团子在江南一带的民间食俗中显得格外重要。

47、3、踏青。

48、清明通常在农历三月前后,恰是大地春回的时节。

49、经历了一个漫长寒冬之后,人们纷纷走出居室,来到户外探寻春天的气息——或在田野踏青,或在郊外放风,这些郊游活动便被称为“踏青”。

50、踏青,又叫春游。

51、古时叫探春、寻春等。

52、4、放风筝。

53、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喜爱的活动。

54、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

55、有人把风筝放上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它们被吹到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56、5、戴柳。

57、清朝插柳戴柳,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为辟邪之用,但在一些地方有纪年华之义,有所谓清明插柳“纪年华”,“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之说。

58、这种习俗是宋代“寒食”冠礼的遗存。

59、宋代将男女成年行冠礼的时间统一定在“寒食”节,而不论生时年月,“凡官民不论大、小家,子女未冠笄者,以此日上头。

60、”(《梦梁录》)戴柳即为成年标志。

61、据此,后世便有“纪年华”之遗俗,并演化成妇女戴柳球于鬓畔以祈红颜永驻的习俗。

62、在此,青青春柳,又有象征青春之义。

63、时值春季妇女戴柳,则表现出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与留恋。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标签:

图片新闻

精彩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