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海堤边,清水悠悠,翻涌起朵朵浪花,拍打着礁石。向远处望去,是大片大片的郁郁葱葱,在夕阳下闪耀着,一个个村庄散落其间,静谧祥和……这里是崇明,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沙岛,中国的第三大岛。近日,自然资源部公布了“和美海岛”名单,共有33个海岛入选,崇明岛就是其中之一。这座拥有1400多年历史的海岛,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坚定走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正铺开一幅美丽新画卷。
【资料图】
鸟儿往这里飞
崇明东滩,潮水退去,鸟儿在裸露的滩涂散步。“这两年,栖息在这里的鸟越来越多了。”顾志平是崇明湿地科普教育课程的负责人,常常会带着学生到东滩进行研学活动。常年的观察,让他直观感受到这里的变化。“很多时候,还能看到珍稀鸟类的身影。”顾志平说。
数据印证了他的感受。在这片湿地保护区内,每年在这里栖息或过境的候鸟超过100万只次。到目前为止,共记录到鸟类300余种,其中有22种全球受胁物种,18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59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随着全区禁猎、生态修复等一项项举措的落实,这些数据还在不断更新中。
鸟儿的翅膀往这里飞,是崇明生态越来越好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崇明坚持全力抓生态优环境,聚焦水土林气,不断厚植绿色发展底色。
以鸟儿栖息离不开的树木为例,自本世纪初生态岛建设开启以来,植树造林就被第一个排上日程表。随着大面积“泼绿”,崇明的森林覆盖率不断提升。有记录显示,2003年崇明森林覆盖率仅为16.8%,到如今已经超过30%。
得益于林业建设的迅速发展,崇明的空气质量也得到了持续优化。去年,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8.7%,是全市空气最好的地区之一。
因水而兴的崇明,也将水环境保护摆在了重要位置。崇明环岛景观大道是上海最长的滨江大道,有“崇明外滩”之称。一度,大堤两岸被一些船厂、水泥企业占据,污水直排,影响长江水体。为此,区委、区政府果断出手,先后关停了一批违法企业,还滩于民,还水于民。
针对岛内河道污染问题,整治工作也持续不断开展,既加大对“主动脉”的清淤疏浚,又推动“毛细血管”清洁建设。“十四五”期间,包括四滧港河道、界河北段等多条骨干都将完成整治,同时,水务部门还将继续加大推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将计划治理河道196条段,总长度约145公里。
随着各项治理工作的展开,水清岸绿的生态美景再次重现。
生活越来越美
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岛上居民的生活也越来越美。
“环境好,住在岛上四季常绿,很舒服。”崇明人黄李是土生土长的小岛居民,如今在庙镇经营一家民宿。对他来说,好生态不仅是感官的享受,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一到节假日,民宿的房间便供不应求,客人们都说崇明就像个大花园一样,到这里来能全身心回归大自然。”黄李说。好生态催生了崇明民宿的蓬勃发展。如今,全区民宿总量超过1000家,占全市95%以上。
伴随着花朝节、森林旅游节等各种节庆活动的举办,崇明的假日经济也得以迅速发展,已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亲子、康养等多元化旅游新业态在崇明落地生根。多旅融合为崇明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老百姓的钱袋子鼓了,幸福感更强了。
吃上了生态饭,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也日渐增强。出行坐的是新能源公交车和出租车,在家用的是太阳能光伏板发的电,家家户户宅前屋后整洁干净。广大群众凝心聚力,为家园增颜值提气质。
尤其在生活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上,崇明也是走在前列。早在2016年,崇明在横沙等乡镇已试点开展全域生活垃圾分类,到今天,全区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已达100%,居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的达90%以上。
多年的经验,总结出不少好方法:在新海镇,生活垃圾分类和独具特色的文明居住(经营)积分管理工作紧密结合,环卫工作者和楼组长、居委工作人员密切联动,确保生活垃圾分类人人参与;在陈家镇,随着分类工作全面铺展,全镇参与氛围不断提振,建成了居民区内的湿垃圾就地消化处理站,还唱响了垃圾分类主题的“崇明山歌”。
干湿垃圾分类后,还要分门别类进行处理:干垃圾在炉火中转化为奔涌的电流,湿垃圾经理化处理后变为有机肥、水和气体,并加以利用。关键小事做得好,大家生活环境愈加干净整洁。
产业如火如荼
生态岛,其实不只是环境有绿,产业发展也是绿意满满。作为上海最大的农村地区,绿色农业一直是崇明大力推进的核心基础产业。
走进上海万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种植大棚中,肥料用的是蚕豆、稻秸秆等绿肥以及羊粪混合秸秆发酵而成的有机肥。而代替化学农药的,则是防虫板、太阳能杀虫灯等物理防治措施。农场里的崇明白山羊也是吃着蔬果秸秆和有机牧草长大的,天然生态。
陈家镇裕安养殖场内,波光粼粼的养殖塘上,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泛着蓝光。鱼塘上方进行光伏发电,下方进行渔业养殖,在这里,“渔光互补”实现了合作共赢。目前,该项目年发电量可达1.4亿千瓦时,年可节约标准煤近4万吨。
不仅是万禾、裕安养殖场,正大蛋鸡场、由由中荷农业创新园……随着一大批现代化农业企业建成投产,崇明绿色农业发展更加如火如荼,涌现出越来越多高品质、高附加值、高安全性的优质农产品。如今,全区共拥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件、农产品地理标志4件。
与此同时,制造业、服务业等也纷纷加快了产业绿色升级的步伐,通过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转变传统生产方式,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实现提质增效。在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里,5G技术的应用结合船舶生产工艺制造,实现了“人、机、料、法、环”生产要素的全连接,让车间生产透明可视,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及管理水平。
潮起宜踏浪,风正可扬帆。捧回“和美海岛”金字招牌,绝不是崇明的终点,未来,崇明将继续执“绿”为笔,不断探索生态生产生活新方式,努力为绿色发展提供先行先试案例与有益参考,打造人人向往的和美海岛。(经济日报 记者李治国)
标签: